TOP

如何应对急性中毒的病人?

2024-06-17 21:0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急性中毒是指人体在短时间内摄入有毒物质或过量药物,导致机体功能受损或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面对急性中毒的病人,迅速而有效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毒物吸收、促进毒物排出、保护重要器官功能,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下是一篇关于如何应对急性中毒病人的全面急救指南,涵盖了终止毒物接触、紧急复苏支持、清除未吸收毒物、促进毒物排出、应用解毒药物、预防并发症发生、保持体液平衡及对症支持治疗等方面。

1. 终止毒物接触

首要步骤是立即终止病人与毒物的进一步接触。对于吸入性中毒,应迅速将病人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对于皮肤接触性中毒,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注意避免使用热水或刺激性清洁剂。对于口服中毒,如病人意识清醒且能配合,应立即催吐(但需注意,某些毒物如强酸、强碱、腐蚀性物质或石油制品等不宜催吐),并尽快就医。

2. 紧急复苏支持

对于出现生命威胁的中毒病人,应立即进行紧急复苏支持。这包括维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有效通气和循环,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对于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并尽快转运至具备急救条件的医疗机构。

3. 清除未吸收毒物

对于口服中毒的病人,应尽快清除未吸收的毒物。除了催吐外,还可考虑使用洗胃或活性炭吸附等方法。洗胃应在中毒后6小时内进行,且需根据毒物性质选择合适的洗胃液。活性炭吸附则可用于吸附未吸收的毒物,减少其进入血液循环。

4. 促进毒物排出

为促进已吸收的毒物排出,可采取利尿、导泻或血液净化等方法。利尿可通过静脉输注利尿剂实现,有助于加速毒物通过尿液排出。导泻则适用于肠道内仍有大量未吸收毒物的情况,但需避免使用刺激性泻剂。对于严重中毒或传统方法无效的病例,可考虑使用血液净化技术,如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以直接清除血液中的毒物。

5. 应用解毒药物

根据毒物种类和中毒程度,合理选择和应用解毒药物。解毒药物能够特异性地中和或逆转毒物的作用,从而减轻或消除中毒症状。但需注意,解毒药物的使用应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过量或不当使用。

6. 预防并发症发生

在急救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预防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这包括预防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常见并发症,以及根据病情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和抗感染治疗。

7. 保持体液平衡

中毒病人常因呕吐、腹泻、出汗等导致体液丢失,需及时补充液体以维持体液平衡。静脉输液是补充液体的有效方法,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体液丢失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液量和速度。

8. 对症支持治疗

针对中毒病人出现的症状和体征,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如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应给予氧气吸入或机械通气;出现心律失常,应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出现抽搐或惊厥,应给予镇静和抗惊厥药物治疗等。

综上所述,应对急性中毒病人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急救措施,包括终止毒物接触、紧急复苏支持、清除未吸收毒物、促进毒物排出、应用解毒药物、预防并发症发生、保持体液平衡及对症支持治疗等。只有全面、系统地实施这些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中毒病人的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刘华磊 开封市人民医院 主治医师 急诊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