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蛋蛋的忧伤

2024-07-11 23:3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正常睾丸位于阴囊内,左右对称,受冷刺激可回缩到阴囊根部。附睾由睾丸输出小管盘曲组成,位于睾丸的后上方,分头、体、尾三部,附睾的尾延续输精管。输精管弯曲向上行,较硬,通过腹股沟管进人盆腔。精索由输精管、精索内动脉、蔓状静脉、神经和淋巴管等组成。

睾丸在腰部腹膜后发育,借纤维性的睾丸引带,于胚胎第28~36周经腹股沟管降人阴囊。睾丸牵连着精索,精索由输精管、随睾丸下降的血管和神经组成。

若睾丸在胚胎期下降、生后发育及生活中受伤的情况下,就可能会引起睾丸的一些疾病,如睾丸缺如、隐睾、鞘膜积液、睾丸附件扭转、附睾炎、睾丸扭转,家长应会自己观察,掌握一些常识,并会和孩子沟通,使孩子不羞于表达,以便及早发现一些异常,使孩子的 “蛋蛋”健康成长。

  

日常观察:一看对称,二看颜色,三看大小。

正常睾丸在宝宝出生后已下降至阴囊内,正常阴囊位于阴茎后下方,是由皮肤和肉膜组成的皮肤盲袋,皮肤薄而柔软,颜色基本均匀,比躯干皮肤颜色略深,睾丸位于阴囊内,两侧基本对称,新生儿睾丸平均长泾约1.2cm,6月后可达1.5cm以上,青春期可达3cm。倘若宝宝阴囊两侧不对称,一高一低或者一大一小,阴囊皮肤光亮甚至近乎透明、或者皮肤发红都需要到医院就诊,行超声检查,以排除阴囊、睾丸疾病。大儿童若有阴囊疼痛或者磕碰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常见睾丸疾病有哪些呢?

1.鞘膜积液,是指睾丸在从腹腔下降至阴囊的过程中,前端有一个腹膜的膨出,即鞘状突。正常情况下,精索部的鞘状突在出生前或出生后短期自行闭塞为纤维索,而包绕在睾丸和附睾周围的鞘状突则形成潜在的小空腔,即睾丸鞘膜腔。腔内有少量浆液,使睾丸有一定的滑动范围,该液体可以通过精索内静脉和淋巴系统以恒定的速度吸收。各种原因引起该液体分泌增多或吸收减少,使鞘膜腔内积聚的液体过多,称之为鞘膜积液。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2.睾丸下降不全又称之为隐睾,是指睾丸未能按照正常发育过程从腰部腹膜后下降至阴囊,停留于下降的途径中,包括腹膜后、腹腔、腹股沟管或皮下组织。隐睾多发生于单侧,双侧较少。早产儿高于足月儿12。隐睾的病因尚不确切,胎儿出生后睾丸仍可继续下降,多在新生儿期及婴儿期,下降几率随着年龄增加减小。

3. 睾丸缺如 又称单睾症,腹膜后、腹腔、腹股沟管区、阴囊及皮下均无睾丸,需经手术或腹腔镜探查确诊。因受肠气干扰,腹膜后发育不全的隐睾常难以显示,或因发育微小的睾丸超声难以识别。

4. 睾丸附件扭转是儿童期最常见的阴囊疼痛疾病。发病年齡以6~12 岁为高峰。扭转后伴有附睾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鞘膜充血增厚。鞘膜腔内可有清亮、浑浊或血性滲液,个别可有稀薄脓液。附睾的充血肿胀以头部为主,睾丸一般并无明显改变。临床表现为阴囊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常与体位有关,阴囊壁逐渐红肿。部分患儿附件萎縮后自觉症状逐渐消退。

  

5.睾丸扭转常见于青少年期,也见于小儿、新生儿和胎儿期,是最为严重的阴囊急症。睾丸的解剖变异、剧烈地突然变换体位均可能引发睾丸扭转。睾丸扭转扭转度数多数在360°以上,多见于新生儿或胎儿期。单纯睾丸扭转因睾丸与附睾间分离,松弛的睾丸系膜与睾丸的附着短,可出现睾丸与附睾之间的完全性或部分扭转。钟摆畸形者也可发生间歇性睾丸扭转,睾丸扭转后可行复位,突发的阴囊疼痛又迅速缓解。睾丸扭转具有一定的家族性,发病率约为10%。

诊断为睾丸扭转者须急诊手术,以最大可能地挽救睾丸。睾丸的保留取决于缺血的程度与时间,手术在发病6小时内进行,睾丸的成活率可达100%;扭转的6~12小时内睾丸可有70%的机会存活;扭转24小时后舉丸存活的可能性极低。

 

6. 睾丸微小结石病(testicular microlithiasis) 也称为睾丸微石症,睾丸内弥漫性分布的微小钙化灶。发病率为0.6%~9%,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病变累及单侧或双侧睾丸,由超声检查发现。儿童多见于隐睾、Klinefelter 综合征、男性假两性畸形、21-三体畸形、精索静脉曲张等,也可见于正常儿童。成人睾丸微石症约1/3的病人伴发睾丸癌,部分病人生育能力低下或没有生育能力。该病无明显临床表现,多因阴囊其他疾病或体检时超声检查偶然发现。对睾丸微石症患儿应定期长期临床和超声随访。

  

总之,孩子的健康需要家长有常识、有意识,定时做体检能很好掌握宝宝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早治疗能减少诸多忧伤。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魏郑虎 河南省儿童医院 超声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