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抽搐,这个看似突然且令人恐慌的症状,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罕见。面对抽搐,你是否知道如何正确应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抽搐的应急处理措施,让你在关键时刻不再手忙脚乱。
一、抽搐是怎么回事?
抽搐,医学上称为“惊厥”,是指肌肉突然、不自主的收缩。抽搐可能发生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常见于四肢、面部和颈部。引起抽搐的原因有很多,如高热、癫痫、电解质紊乱、中毒等。了解抽搐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
二、抽搐的应急处理原则
1. 保持冷静:遇到抽搐患者,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静,切勿慌乱。
2. 保护患者:确保患者周围环境安全,避免患者在抽搐过程中受伤。
3. 拨打急救电话: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4. 观察症状:注意观察患者的抽搐部位、持续时间、意识状态等,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三、抽搐的应急处理措施
1. 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平放在地上,头部侧转,避免口腔分泌物误吸入气道。如有条件,可使用软垫垫在患者头部下方。
2. 松解衣物:解开患者的领口、腰带等束缚物,保持呼吸顺畅。
3. 保护患者:将软物(如衣物、枕头)垫在患者的手腕和膝盖下方,防止抽搐时关节损伤。如有牙关紧闭,可用软布包裹筷子,置于患者上下牙之间,防止咬伤舌头。
4. 不要强行按压:切勿用力按压患者身体,以免造成骨折或关节脱位。
5. 记录抽搐情况:观察并记录抽搐的起始时间、持续时间、抽搐部位等,以便医生了解病情。
四、趣味小贴士
1. 抽搐时的“秘密武器”:在患者抽搐时,可以尝试用手指按压患者的人中穴(位于鼻唇沟中点),有时能起到缓解抽搐的作用。
2. 抽搐时的“安全岛”:在患者抽搐时,可以将患者轻轻翻转至侧卧位,形成一个“安全岛”,防止口腔分泌物误吸。
3. 抽搐后的“温柔关怀”:抽搐过后,患者可能会感到疲惫、头痛,给予患者充足的休息和关爱,帮助他们尽快恢复。
总结:掌握抽搐的应急处理措施,让我们在遇到抽搐患者时,能够迅速、正确地施以援手。同时,了解抽搐的原因,有助于我们预防抽搐的发生。记住,遇到紧急情况,保持冷静,你就是最棒的“急救英雄”!
(吴景珠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急诊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