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MRI)是当代医学影像学的重要检查方法,以其无电离辐射、多平面成像及优异的软组织分辨率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MRI检查涉及强磁场(通常为1.5-3.0T,部分高场强设备可达7.0T)、快速变化的梯度磁场及射频脉冲,存在潜在安全风险。确保受检者安全是首要责任。本文系统阐述MRI检查前的安全评估与防范措施,为其提供专业参考。
一、金属异物相关风险评估
MRI环境中最显著的安全隐患来自铁磁性物质。在高达数万倍地球磁场强度的静磁场中,铁磁性物质会产生显著的位移力和扭矩,导致严重不良事件。根据美国放射学会(ACR)MR安全分级系统,植入物可分为MR安全(MR Safe)、MR条件性安全(MR Conditional)和MR不安全(MR Unsafe)三类。
对所有受检者,均需详细询问以下情况:
1.心脏起搏器/除颤器:传统起搏器在MR环境中可能发生程序紊乱、电极移位或导线发热,属绝对禁忌。而最新一代MR条件性起搏器(如Medtronic SureScan、Boston Scientific ImageReady系列)在特定条件下可进行MRI检查,但需遵循严格协议:场强限制(通常≤1.5T)、特定扫描参数(SAR<2W/kg)、设备模式切换、检查前后设备测试等。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使用MR条件性起搏器,检查仍存在0.5-1%的并发症风险,应慎重评估获益与风险比。
2.神经刺激器与药物泵:脊髓刺激器、迷走神经刺激器、深部脑刺激器(DBS)及可植入药物泵在MR环境中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新型神经刺激系统(如Medtronic SenSight导线系统)设计为MR条件性安全,但需在检查前关闭刺激功能,检查后由专业人员重新编程激活。
3.血管支架与滤器:大多数现代血管支架在植入6周后金属已被内皮化,可安全进行MRI检查。然而,某些特殊材质支架(如铁磁性材料)及植入时间<6周的支架仍存在风险。下腔静脉滤器中,早期型号(如Gianturco滤器)属MR禁忌,而新型滤器(如Günther Tulip、Option Elite)为MR条件性安全。
4.手术金属植入物:骨科植入物(如人工关节、钢板、螺钉)大多采用钛合金或不锈钢材质,植入稳固后通常可进行MRI检查。但含钴铬合金的某些髋关节植入物可能产生显著伪影,影响图像质量。颅内动脉瘤夹需具体分析,Yasargil钛合金夹为MR安全,而早期铁磁性夹属绝对禁忌。
MRI前筛查表应包含详细的植入物信息,包括品牌、型号、植入时间及部位。对于不明确安全性的植入物,应查询相关制造商提供的MR安全信息或专业数据库(如www.mrisafety.com),必要时行低场强短序列试探性扫描,监测患者反应。
二、妊娠及特殊人群安全考量
妊娠期MRI安全性长期存在争议。目前共识认为,尽管理论上1.5-3.0T磁场对胎儿发育无明显影响,但基于谨慎原则,除非临床获益明显超过潜在风险(如评估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胎盘植入等),首孕期应避免非急诊MRI检查。当必须进行检查时,应优先选择不使用对比剂的检查方案,控制SAR值<2W/kg,缩短检查时间。
对于哺乳期女性,钆对比剂可少量(<0.04%)进入乳汁。美国放射学会指南建议,接受钆对比剂增强MRI后无需中断哺乳,但对此存有顾虑的患者可在注射对比剂后暂停哺乳24小时。
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钆对比剂存在发生肾源性系统纤维化(NSF)风险。eGFR<30ml/min/1.73m²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高风险钆剂,可考虑使用宏环类对比剂或肝特异性对比剂,同时限制剂量至0.1mmol/kg。对于透析患者,推荐在对比剂注射后4小时内进行血液透析,以加速对比剂清除。
三、射频能量及相关热损伤预防
MRI检查中的射频脉冲可导致组织加热,特别是存在导电回路时更为显著。临床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比吸收率(SAR)控制:常规检查中SAR应控制在<2W/kg(全身平均),高风险患者(如老年人、发热患者、心功能不全患者)应降至<1.5W/kg。最新快速成像序列(如压缩感知技术)可在保证图像质量前提下降低SAR值。
2.防止导电回路形成:患者皮肤接触部位(如双腿内侧、双臂与躯干)应有绝缘物隔开,防止形成电流回路。监护导联应避免形成线圈状,外周静脉通路应远离线圈,防止金属接头处发热。
3.金属纹身与贴片:含铁氧体的纹身颜料在MRI中可能引起局部发热和灼烧。大面积纹身(>10cm²)患者应在检查前充分告知并在相关部位放置冰袋。药物贴片(尤其是含金属基质的硝酸甘油贴片)应在检查前移除,以防发热和药物释放改变。
四、幽闭恐惧及应急处理预案
约25-37%的患者在MRI检查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幽闭恐惧反应,5-10%的患者无法完成检查。对于轻度焦虑患者,可给与心理暗示或指导,中重度幽闭恐惧患者可考虑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地西泮5-10mg口服,检查前30分钟)或丙泊酚短效镇静,但需有麻醉医师监护并备有急救设备。
急诊情况处理预案必不可少。每个MRI中心应配备MR安全急救车,包含无铁磁性氧气瓶、喉镜、复苏装备等。操作人员需熟练掌握急救程序,包括快速停机、患者移出磁体、启动应急预案等。磁共振成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能为临床诊疗提供无可替代的价值。专业、全面的安全评估和规范化流程是保障MRI检查质量和安全的基础。
(侯鸣 邯郸市中医院 医学影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