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手机已然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在通勤路上、午休时刻,还是睡前放松时,我们总能看到人们低头专注于手机屏幕,沉浸在虚拟世界的精彩中。然而,这种看似平常的行为背后,却隐藏着一个被许多人忽视的健康隐患——颈椎问题。近年来,“低头族”颈椎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低头玩手机,颈椎负重几何?
很多人可能从未想过,自己低头玩手机的简单动作,会给颈椎带来如此巨大的压力。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当我们保持头部直立、平视前方时,颈椎承受的重量大约为4—5公斤,这与我们头部自身的重量相当。然而,一旦头部开始前倾,颈椎所承受的压力就会急剧增加。
有研究表明,当头部前倾15度时,颈椎承受的重量约为12公斤,相当于在脖子上挂了两桶5升装的矿泉水;前倾30度时,压力飙升至18公斤;前倾45度时,压力达到22公斤;而当头部前倾至60度时,颈椎需要承受高达27公斤的重量,这相当于脖子上骑了一个7—8岁的小孩,或者挂了两个沉重的大西瓜。以我国成年人日均手机使用时长6.8小时为例,假设其中1小时处于低头刷短视频或社交状态,按照低头30度—45度计算,颈椎每天承受的额外压力相当于背负15公斤重物1小时,每月累积负重450公斤,一年下来就相当于在颈椎累积负重5400公斤。如此巨大的压力长期作用于颈椎,必然会导致颈椎出现各种问题。
二、颈椎病变:从酸胀到瘫痪的渐进过程
颈椎由7块椎骨和椎间盘组成,是一个精密的力学结构,其正常曲度呈自然前凸状态,像弹簧一样缓冲压力。然而,长期低头玩手机会打破这种平衡,引发一系列颈椎病变。
1.曲度“崩塌”
长期低头迫使颈椎生理前凸消失,甚至反弓成“直线”,加速椎间盘退变。椎间盘就像颈椎之间的缓冲垫,当它受到过度挤压时,会逐渐失去弹性,变得干瘪、变薄,从而影响颈椎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2.肌肉“罢工”
颈部后方肌群持续紧绷,血供受阻,逐渐僵硬无力,形成“恶性疲劳循环”。这些肌肉就像颈椎的“守护者”,当它们过度疲劳时,就无法有效地支撑颈椎,导致颈椎更容易受到损伤。
3.神经“受虐”
变形的颈椎可能挤压神经根或椎动脉,引发手麻、头晕、视力模糊等连锁反应。当神经受到压迫时,会干扰神经信号的传递,导致身体相应部位出现异常感觉;而椎动脉受压则会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引起头晕、头痛等症状。
颈椎损伤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早期信号常被忽视。第一阶段为预警期,表现为颈部僵硬、偶尔酸胀,活动后缓解;第二阶段是代偿期,会出现频繁落枕、肩背沉重,抬头时关节“咔咔”响;第三阶段进入病变期,会出现持续性头痛、上肢麻木,甚至出现“过电感”。如果不及时干预和治疗,病情可能会进一步恶化,甚至导致瘫痪等严重后果。
三、科学防护指南:给颈椎“减负”
为了保护我们的颈椎健康,避免成为“低头族”颈椎疾病的受害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
1.保持正确姿势
在使用手机时,应尽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躺姿。坐姿方面,手机的位置应当低于视角,眼睛俯视约15—20度左右,这样可以维持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躺姿方面,尽量避免侧躺和俯卧着看手机。侧躺会使眼睛左右眼视力有偏差,并压迫眼球导致散光;俯卧则会导致手肘发酸,压住身体会感觉呼吸困难。最好的姿势是仰着头玩,手要适量把手机放远一些,手机向下倾斜45度左右,眼睛要直视手机。
2.借助外力工具
如果觉得手撑着手机太吃力,可以借助桌子或者其他可以倚靠借力的地方。此外,手机支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能解放双手和脖子,将支架调到眼睛的高度,最重要的是保持头部不低头。
3.加强肌肉训练
通过一些简单的抗阻训练,可以增强颈部肌肉的力量,打造“天然颈托”。例如,双手交叉抵住前额,头手对抗5秒,重复10次;还可以通过游泳强化颈部后侧肌群,自由泳、仰泳都是很好的选择。
4.控制使用时间
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手机,每隔一段时间就起身活动一下,做一些颈部伸展运动,缓解颈部肌肉的疲劳。
低头玩手机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乐趣,但却给我们的颈椎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娱乐而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从现在开始,让我们行动起来,改变不良的手机使用习惯,保护好我们的颈椎,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美好。
(崔新华 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骨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