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拯救“低头族”的颈椎,康复秘籍大公开!

2025-04-25 07:3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长时间低头使用这些设备,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低头族”的行列,颈椎问题也随之而来,如颈部酸痛、僵硬、头晕、手臂麻木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那么,“低头族”该如何拯救自己的颈椎呢?下面就为大家公开一套康复秘籍。

姿势调整:从日常习惯入手

正确的姿势是保护颈椎的基础。对于“低头族”来说,首先要纠正长期低头的习惯。在坐姿方面,应保持挺胸抬头的姿势,双脚平放在地面上,背部挺直,肩膀放松,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身体重心均匀分布在两腿上,避免颈部过度前屈。工作或学习时,要确保电脑屏幕或书本与眼睛保持适当距离,并尽量使其中心与眼睛瞳孔平齐或稍高一些,可采用书本将屏幕垫高。同时,要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建议每坐40—50分钟,起身活动5—10分钟,活动内容包括伸展颈部肌肉,如缓慢地向左右转动头部,向前后倾斜头部等。

站姿同样重要,应保持身体重心稳定,双脚分开与肩同宽,避免头部前倾或后仰。此外,睡觉时也要注意姿势,以仰卧、侧卧为宜,避免俯卧,因为俯卧时头部通常会向一侧极度扭曲,使颈椎呈现紧张状态,时间一长就易损伤。选择合适的枕头也至关重要,枕头高度以躺下后高于自己拳头约15cm左右为宜,应放在脖子后方给与颈部依靠,而不是抬高头部让颈部肌肉更加疲劳。

颈部运动:增强肌肉灵活性

颈部运动可以有效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状态,促进血液循环,增强颈部肌肉的灵活性。以下几种简单的颈部运动值得推荐:

- 颈部旋转:坐在椅子上,身体保持稳定,缓慢地将头部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尽量转到最大幅度,然后再逆时针方向旋转,每个方向重复5—10次。此动作能活动颈椎关节,改善颈部血液循环。

- 颈部拉伸:保持站立或坐姿,身体挺直,用右手将头部向右侧轻轻牵拉,感受颈部左侧肌肉的拉伸,保持15—30秒后换另一侧,可有效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增加颈部的柔韧性。

- 耸肩运动:双肩缓慢向上耸起,靠近耳朵,然后再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能放松肩部和颈部的肌肉,减轻颈部的压力。

- 颈椎米字操:头部先向前低,然后向后仰,接着向左、向右歪头,再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环绕头部,最后将头部向斜上方和斜下方伸展,形似写米字,每个动作重复3—5次,能全方位锻炼颈椎。

建议每小时至少进行5分钟的颈部运动,长期坚持可增强颈部肌肉力量,保持颈椎的稳定性。

专业理疗与医疗干预:必要时寻求帮助

若颈椎问题较为严重,可寻求专业理疗师的帮助。理疗师会根据个人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包括按摩、推拿、牵引等理疗手段。按摩和推拿可以放松颈部肌肉,缓解肌肉痉挛;

牵引是治疗颈椎疾病的常用物理方法,通过外力拉伸颈椎,可减轻颈椎间盘内压力,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延缓颈椎间盘退变,改善颈椎生理曲度。但牵引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其禁忌症包括:严重骨质疏松患者,牵引可能增加骨折风险;颈椎骨折或脱位急性期,牵引可能加重损伤;脊髓受压严重或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牵引可能加重脊髓压迫;以及患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等全身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者,牵引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因此,在进行牵引治疗前,需严格评估患者情况,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在极少数情况下,若颈椎问题已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可能需要医疗干预,包括药物治疗,如遵医嘱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物理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手术治疗通常作为最后的选择,用于解决严重的颈椎畸形或压迫症状。

日常保健:全方位呵护颈椎

除了姿势调整和颈部运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保健措施也能对颈椎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 注意颈部保暖:避免空调、风扇直吹颈部,防止颈部受凉,因为颈部受凉可能会导致肌肉痉挛,加重颈椎问题。

- 坚持进行颈部肌肉锻炼:除了上述的颈部运动,还可以做一些小燕飞等动作,同时锻炼项部肌肉和腰背部肌肉。

- 适当进行颈椎牵引:有助于减轻颈椎间盘内的压力,延缓颈椎间盘退变,但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 避免长时间低头玩手机或电脑:如果平常很累,一定要避免长时间低头玩手机,这对颈椎是非常恶劣的动作。如果平常需要戴眼镜,可以将眼镜戴低再看书,即眼镜架在鼻梁上,这种情况下会不自觉地将头抬起,也可预防颈椎病。

- 定期进行康复训练:如每天坚持做米字操和颈部伸展运动各10分钟左右,定期进行抗阻运动,有助于改善颈椎病。

“低头族”的颈椎问题不容忽视,通过姿势调整、颈部运动、专业理疗、医疗干预以及日常保健等多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有效地拯救颈椎,预防和改善颈椎问题。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关爱颈椎,拥抱健康的生活。

(李艺 郑州市中心医院 疼痛康复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