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病房里,每天都上演着一场没有硝烟却惊心动魄的战争——呼吸衰竭引发的“氧气争夺战”。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座庞大而精密的城市,氧气则是维持城市运转的“黄金燃料”。当呼吸衰竭来袭,这场关乎生死的“氧气争夺战”就会全面爆发。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揭开呼吸衰竭背后的神秘面纱,看看这场身体内的“大战”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氧气:身体这座“城市”的“黄金燃料”
氧气对于人体的重要性,就好比汽油之于汽车,电力之于城市。我们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离不开氧气,它们就像嗷嗷待哺的“小居民”,时刻等着氧气“送货上门”。氧气进入肺部后,会通过肺泡这个“中转站”,钻进血液里,搭上红细胞这辆“运输专车”,被送往身体的各个角落。在细胞里,氧气参与一场至关重要的“化学反应”,帮助细胞把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让我们能够走路、说话、思考,甚至完成跑步、搬重物这些“高难度动作”。
一旦氧气供应不足,身体这座“城市”就会陷入混乱。就像城市突然停电停水,工厂停工、交通瘫痪,细胞无法正常工作,各种问题接踵而至。而呼吸衰竭,就是这场“氧气危机”的罪魁祸首。
二、呼吸衰竭:打响“氧气争夺战”
呼吸衰竭可不是突然出现的“不速之客”,它是肺部或其他相关器官出现严重问题后,引发的一场“氧气争夺战”。简单来说,就是身体无法获取足够的氧气,或者不能及时排出二氧化碳,导致体内的气体交换“乱了套”。
根据发病的急缓,呼吸衰竭分为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它们就像两个不同风格的“捣乱分子”,用各自的方式破坏身体的氧气平衡。
(一)急性呼吸衰竭:来势汹汹的“突袭者”
急性呼吸衰竭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闪电战”,发病迅速,常常让人措手不及。比如严重的肺部感染,大量细菌、病毒在肺部“烧杀抢掠”,破坏肺泡这个“氧气中转站”,让氧气无法顺利进入血液;还有异物堵塞气道,就像城市的主干道突然被巨石堵住,空气根本进不来,身体瞬间陷入缺氧状态。
患者一旦急性呼吸衰竭发作,症状十分明显且严重。会突然感觉呼吸困难,像被人掐住了脖子,大口喘气却还是觉得气不够用;嘴唇、指甲会迅速变成紫色,这是身体缺氧的“紧急信号”;严重时还会出现意识模糊、昏迷,情况十分危急,必须立刻送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抢救。
(二)慢性呼吸衰竭:悄无声息的“潜伏者”
慢性呼吸衰竭则像一个狡猾的“潜伏者”,在身体里慢慢搞破坏。常见于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肺间质纤维化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这些疾病会一点一点侵蚀肺部功能,就像白蚁啃食房屋,一开始可能感觉不明显,但随着时间推移,肺部这个“氧气工厂”的产能越来越低,氧气供应越来越少,二氧化碳却越积越多。
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平时可能就经常咳嗽、咳痰、气短,活动后症状加重。随着病情进展,呼吸困难会逐渐加重,稍微走几步路就喘得不行,生活质量大打折扣。而且,慢性呼吸衰竭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比如心脏负担加重,导致肺源性心脏病;身体长期缺氧,影响各个器官的功能。
三、“氧气争夺战”的“幕后黑手”
呼吸衰竭这场“氧气争夺战”,背后有不少“幕后黑手”在推波助澜。
(一)肺部疾病:最常见的“捣乱分子”
肺部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战场”,一旦肺部出问题,氧气争夺战必败无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导致慢性呼吸衰竭的头号“元凶”,患者的气管和肺泡被痰液堵塞、破坏,气体进出困难;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气道像被无形的手紧紧捏住,痉挛狭窄,氧气难以进入;还有肺炎,炎症让肺泡“泡”在脓液里,无法正常工作;而肺纤维化患者的肺组织变得像坚硬的石头,失去弹性,气体交换功能严重受损。
(二)胸廓与神经肌肉疾病:“帮凶”也很棘手
胸廓就像保护肺部的“坚固城堡”,如果胸廓出现畸形,比如严重的脊柱侧弯,会压迫肺部,限制肺的扩张,影响呼吸;神经肌肉疾病同样是呼吸衰竭的“帮凶”,像重症肌无力患者,呼吸肌肉无力,就像拉车的马没了力气,无法有效带动肺部呼吸;还有脊髓损伤,损伤部位以下的神经信号传递中断,呼吸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三)其他因素:“隐藏敌人”不容忽视
除了肺部和胸廓相关问题,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引发呼吸衰竭。比如溺水、误吸,大量液体或异物进入气道,直接阻断了氧气的“运输通道”;某些药物中毒,会抑制呼吸中枢,让呼吸变得微弱、缓慢;还有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身体无法适应时,也可能出现高原性呼吸衰竭。
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作战方案”
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就像身经百战的“作战指挥官”,面对呼吸衰竭这场“氧气争夺战”,他们有一套完整的“作战方案”。
(一)紧急给氧:抢夺氧气“补给”
一旦患者被诊断为呼吸衰竭,给氧就是最紧急的任务,就像给快渴死的人送水。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给氧方式。轻度呼吸衰竭患者,可能只需要鼻导管吸氧,两根细细的管子塞进鼻孔,就能输送氧气;而病情较重的患者,则需要使用面罩吸氧,甚至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无创呼吸机就像一个“强力氧气泵”,通过面罩给患者施加一定压力,把氧气“压”进肺部,帮助患者呼吸。
(二)药物治疗:消灭“捣乱分子”
如果是肺部感染引发的呼吸衰竭,使用抗生素消灭细菌、病毒这些“捣乱分子”是关键;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支气管扩张剂能让痉挛的气道“放松”,像给狭窄的道路拓宽;糖皮质激素则可以减轻肺部炎症,缓解呼吸困难。此外,还有一些药物可以兴奋呼吸中枢,增强呼吸动力,帮助患者更好地呼吸。
(三)机械通气:最后的“救命武器”
当无创呼吸机无法满足患者的氧气需求时,就需要进行有创机械通气,这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最后的“救命武器”。医生会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把一根管子直接插入气道,连接上呼吸机。呼吸机就像一个“人工肺”,代替患者的肺部进行工作,精确控制呼吸的频率、深度和氧气浓度,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等待身体恢复自主呼吸的能力。
(四)病因治疗:斩草除根
在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找到引发呼吸衰竭的病因并进行治疗也至关重要。如果是异物堵塞气道,医生会通过支气管镜将异物取出;对于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制定长期的治疗和康复方案,控制病情发展,提高肺部功能。只有斩草除根,才能避免呼吸衰竭再次发作。
五、预防呼吸衰竭:守护“氧气供应线”
呼吸衰竭虽然可怕,但通过一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守护好身体的“氧气供应线”。
(一)远离肺部疾病诱因
戒烟是保护肺部健康的首要任务,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就像“肺部杀手”,会慢慢摧毁肺部组织;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粉尘,比如雾霾天尽量少出门,出门戴口罩;预防呼吸道感染,勤洗手、多通风,流感季节可以接种疫苗。
(二)加强锻炼,提高肺功能
经常进行有氧运动,像跑步、游泳、骑自行车,能增强心肺功能,让肺部这个“氧气工厂”更高效地工作;也可以尝试一些呼吸训练,比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锻炼呼吸肌肉,提高呼吸效率。
(三)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患有慢性肺部疾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治疗,定期复查,控制病情发展。不要随意停药、减药,把疾病控制在稳定状态,就能大大降低呼吸衰竭的发生风险。
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每天都在上演着呼吸衰竭引发的“氧气争夺战”,医护人员用专业和责任,为患者夺回生命的“氧气补给”。了解呼吸衰竭的这些冷知识,做好预防,我们就能在这场关乎生命的战争中抢占先机,守护好身体这座“氧气城市”的正常运转!
(张婷婷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区(6)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