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腹直肌分离≠脂肪堆积!盲目卷腹可能加重损伤

2025-02-17 19:2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对着镜子捏捏肚子上的“游泳圈”,你以为这只是管不住嘴、迈不开腿堆积的脂肪?先别急着下结论!在很多女性的腹部,藏着一个比脂肪更棘手的问题——腹直肌分离。当你还在疯狂做卷腹想练出马甲线时,可能正让腹直肌“雪上加霜”!今天,就来揭开腹直肌分离的真相,带你走出健身误区,科学修复腹部“小危机”!

一、腹直肌:腹部的“天然铠甲”

在我们的腹部,有一对名为腹直肌的“忠实卫士”,它们就像两扇紧密贴合的“天然铠甲”,沿着身体前中线对称分布。这对肌肉不仅赋予腹部线条美感,更肩负着重要的生理功能:保护腹腔内的脏器,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协助我们完成弯腰、转身、咳嗽等动作。正常情况下,腹直肌之间有一条名为腹白线的结缔组织,将它们牢牢“捆绑”在一起,间距一般不超过2厘米。

然而,当这对“卫士”遭遇“挑战”,原本紧密的“铠甲”出现缝隙,就会引发腹直肌分离。这种情况在产后女性中尤为常见,但也可能盯上肥胖人群、长期重体力劳动者,甚至是长期咳嗽、便秘的患者。

二、腹直肌分离:被误解的“腹部杀手”

(一)容易混淆的“外观陷阱”

不少人看着自己隆起的小腹,第一反应就是“胖了”,急着开启疯狂减脂模式。但腹直肌分离导致的腹部膨隆,和单纯的脂肪堆积完全是两码事!腹直肌分离时,两侧腹直肌向两边“裂开”,腹部中间形成凹陷或凸起,就像被拉开的拉链,即使体脂率不高,也会显得肚子松垮、腰围变粗。更糟糕的是,这种松弛的腹部状态,还可能让你出现腰酸背痛、核心无力,甚至增加脏器脱垂的风险。

(二)高发人群:谁在“中招”?

1.产后妈妈:怀孕堪称腹直肌的“噩梦级挑战”。随着胎儿一天天长大,子宫像个不断充气的气球,把腹直肌越撑越开。尤其是多胎妊娠、胎儿过大、孕期体重增长过快的妈妈,腹直肌承受的压力更大,分离的概率也更高。顺产或剖宫产的分娩过程,也会进一步削弱腹部肌肉的力量,让“裂开”的腹直肌雪上加霜。

2.肥胖人群:腹部堆积的大量脂肪,就像给腹直肌套上了沉重的“枷锁”。长期承受超负荷压力,腹直肌逐渐松弛,间距变宽。而且,肥胖还会增加腹腔内压力,进一步加重腹直肌分离。

3.特殊职业者: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需要频繁弯腰、负重的人群,如搬运工、建筑工人,以及长期健身却姿势不当的运动爱好者,由于腹部肌肉反复受力,也容易出现腹直肌分离。

三、自测腹直肌分离:别再“稀里糊涂”

(一)简单易行的自检方法

想要知道自己是否存在腹直肌分离,不用去医院排队,在家就能轻松自测!平躺在床上,双腿屈膝,脚底踩稳床面,双手放在身体两侧。缓慢抬起上半身,就像做半程仰卧起坐,此时用食指和中指垂直探入腹部,感受腹直肌之间的间隙。

-如果能轻松插入3指及以上,说明腹直肌分离比较严重;

-2-3指属于中度分离;

-小于2指则为轻度分离。

不过要注意,自测时动作一定要轻柔,避免过度用力导致肌肉损伤。如果对自测结果存疑,建议及时就医,让专业医生进行准确评估。

(二)警惕这些“危险信号”

除了自测间隙,身体发出的这些信号也在提醒你可能存在腹直肌分离:

1. 腰背部疼痛:腹直肌分离导致核心肌群失衡,腰部肌肉不得不“加班”维持身体稳定,久而久之就会引发腰酸背痛,严重时甚至影响正常活动。

2. 腹部松弛:即使减肥成功,肚子依然松垮,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怎么都收不紧。

3. 呼吸困难:腹直肌分离影响腹部正常运动,导致呼吸模式改变,出现气短、呼吸不畅等症状。

4. 脏器脱垂:失去腹直肌的有力支撑,腹腔内的脏器(如子宫、膀胱)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垂,引发排尿、排便异常等问题。

四、盲目卷腹:正在“坑害”你的腹直肌

(一)错误锻炼的“杀伤力”

很多人发现肚子松垮,第一反应就是做卷腹、仰卧起坐等腹部训练,想快速练出马甲线。但对于腹直肌分离的人来说,这些动作简直是“灾难”!卷腹时,腹直肌收缩会进一步拉开已经分离的间隙,就像用力撕扯一张破纸,让原本松弛的肌肉更加难以恢复。而且,错误的发力方式还可能导致腰椎代偿,加重腰酸背痛。

(二)中医视角:损伤背后的“气血原理”

从中医角度看,腹直肌属于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的循行部位。过度的、不恰当的腹部运动,会损伤局部气血,导致经络不通。就像道路被堵住,气血无法顺畅运行,肌肉得不到充足的滋养,修复能力下降。同时,中医认为“脾主肌肉”,脾虚则肌肉失养,腹直肌分离后如果不加以正确调养,反而盲目锻炼,会进一步耗伤脾气,让腹直肌修复难上加难。

五、科学修复:中医妇产科的“护腹秘籍”

(一)康复训练:循序渐进的“肌肉修复”

1.腹式呼吸:这是修复腹直肌的“入门必修课”,就像给腹部肌肉做“温柔按摩”。平躺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放松全身,将双手放在腹部。吸气时,用腹部发力将气体充满腹部,感受腹部像气球一样慢慢膨胀;呼气时,收缩腹部,将气体缓缓排出。每天练习3-4组,每组10-15次,能有效激活腹横肌,增强腹部核心力量。

2.盆底肌训练(凯格尔运动):别以为凯格尔运动只和盆底肌有关,它对腹直肌修复同样重要!找到盆底肌(排尿时突然憋住尿液,发力的肌肉就是盆底肌),收缩盆底肌5-10秒,然后放松10秒,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通过锻炼盆底肌,可以间接提升腹部肌群的力量,帮助腹直肌恢复。

3.跪姿收腹:双膝跪在瑜伽垫上,大腿垂直于地面,双手撑地,与肩同宽,背部挺直。吸气时,腹部放松;呼气时,腹部用力收缩,将肚脐拉向脊柱方向,感受腹部肌肉的收紧。每组10-15次,每天3-4组,这个动作能在不加重腹直肌分离的前提下,有效锻炼腹部肌肉。

(二)中医外治法:神奇的“外部助力”

1.针灸推拿:中医大夫会选取关元、气海、天枢、大横等穴位进行针灸或推拿。关元、气海能培补元气,促进腹部气血运行;天枢、大横是调节肠道功能的要穴,能改善腹胀、便秘等问题,减轻腹部压力。通过刺激这些穴位,调节经络气血,帮助腹直肌恢复弹性。

2.中药外敷:将黄芪、当归、川芎、乳香等具有活血化瘀、益气通络作用的中药研磨成粉,用醋或黄酒调成糊状,敷在腹部。中药外敷就像给腹部“贴了一张能量面膜”,药力通过皮肤渗透吸收,直达病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腹直肌修复。

3.艾灸疗法:艾灸神阙(肚脐)、中脘、关元等穴位,能温通经络、调和气血。艾条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就像给腹部注入一股暖流,帮助驱散寒邪,促进腹直肌周围的气血运行,增强肌肉的修复能力。

(三)饮食调理:从内部“滋养”肌肉

1.健脾益气:多吃健脾的食物,如山药、芡实、薏米、红枣等。山药芡实粥、薏米红枣汤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些食物能增强脾胃功能,为肌肉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就像给身体的“能量工厂”补充原料。

2.补充蛋白质:蛋白质是肌肉修复的“重要材料”,可以适量摄入瘦肉、鱼类、豆类、蛋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帮助腹直肌恢复力量。

3.避免胀气食物:减少食用豆类、洋葱、碳酸饮料等容易产气的食物,避免腹胀增加腹部压力,加重腹直肌分离。

腹直肌分离不是小问题,更不是简单的“胖了”就能概括。别再让错误的认知和盲目的锻炼伤害你的腹部!跟着中医妇产科的科学方法,从康复训练、中医外治到饮食调理,多管齐下,让腹直肌重新“合拢”,找回平坦紧致的小腹!记住,爱自己的身体,要从正确认识开始!

(姚前前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妇产科 副主任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