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这三类人必须早做胃肠镜!

2025-05-17 18:2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消化道肿瘤,包括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等,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这些肿瘤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一旦发现往往已进入中晚期,治疗难度大,预后效果不佳。因此,对于消化道肿瘤的高危人群而言,早期筛查,尤其是胃肠镜检查,是预防、早期发现并有效治疗的关键。本文将重点介绍三类必须尽早进行胃肠镜检查的高危人群,以及胃肠镜检查的重要性。

一、消化道肿瘤的高危因素

消化道肿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但不限于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慢性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长期吸烟饮酒、环境污染等。了解这些高危因素,有助于识别潜在的高危人群。

二、必须早做胃肠镜的三类高危人群

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

消化道肿瘤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果家族中有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患有消化道肿瘤,特别是发病年龄较早(小于50岁),那么个体患肿瘤的风险将显著增加。对于这类人群,即使无明显症状,也应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以便及早发现潜在的肿瘤病变。

患有慢性消化道疾病的人群

慢性消化道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长期存在会增加癌变的风险。这些疾病往往伴随着持续的炎症和黏膜损伤,为肿瘤的发生提供了土壤。因此,患有上述疾病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不良生活习惯及环境因素暴露的人群

长期吸烟、饮酒、饮食不规律、喜食高盐、腌制、烧烤食品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长期接触化学污染物、重金属等环境因素,均可增加消化道肿瘤的风险。这类人群同样需要提高警惕,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肿瘤风险。

三、胃肠镜检查的重要性

胃肠镜检查是消化道肿瘤筛查的金标准。通过内窥镜直接观察消化道黏膜的微小病变,结合活检技术,可以准确判断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为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早期发现:胃肠镜检查能够发现消化道黏膜的微小病变,如息肉、炎症、溃疡等,这些病变往往是肿瘤的早期表现。通过及时干预,可以有效阻止病变向恶性转化的进程。

明确诊断:对于已经出现的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便血等,胃肠镜检查能够直接观察病变部位,结合活检结果,为明确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治疗干预:对于发现的息肉、早期癌变等病变,胃肠镜不仅可用于诊断,还可进行镜下切除等治疗,避免了传统手术的创伤和风险。

四、胃肠镜检查的注意事项

准备充分:在进行胃肠镜检查前,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充分的肠道准备,如服用泻药清洁肠道,以确保检查视野的清晰。

放松心情:胃肠镜检查虽然是一种侵入性检查,但现代内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安全性高。患者应放松心情,积极配合医生的操作。

定期检查:对于高危人群而言,即使初次检查未发现异常,也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病变。

五、结语

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对于上述三类高危人群而言,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是预防、早期发现并有效治疗消化道肿瘤的重要手段。让我们携手共筑健康防线,关爱消化道健康,从早期筛查做起。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加大对消化道肿瘤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通过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可以有效降低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赵晓蕊 郑州四六0医院 消化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