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注意到,身边有些长辈原本思维敏捷,却逐渐变得反应迟缓、记忆力衰退?或许你以为这是“老糊涂”的正常现象,但真相可能远比想象中复杂。大脑如同一台精密的仪器,而脑血管正是维持其运转的“生命管道”。一旦这条管道出现问题,认知功能便会受损,甚至引发痴呆。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脑血管与认知功能的神秘面纱,探索如何守护大脑健康,远离痴呆的困扰。
一、脑血管:大脑的“隐形守护者”
一、脑血管:大脑的“隐形守护者”
大脑是人体最耗能的器官,仅占体重2%却消耗全身20%的能量。这些能量通过血液输送氧气和养分,而脑血管网络犹如城市的供水系统,时刻精准地为神经元“供水”。当大脑活动时,比如思考难题或记忆信息时,局部脑区的血液供应会瞬间增加,这种“神经血管耦合”机制确保大脑“按需分配”资源。
然而,这条“生命管道”并非坚不可摧。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因素会加速血管硬化,导致管腔狭窄甚至堵塞。一旦供血不足,神经元就像“缺水”的植物逐渐枯萎,认知功能自然受到影响。研究发现,中年时期的高血压、糖尿病可使80岁前痴呆风险增加22%44%(JAMA精神病学,2025)。更危险的是,脑血管病变往往悄无声息,许多人直到出现记忆力衰退才意识到问题,此时大脑可能已受损严重。
二、认知障碍:不只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专利
提到痴呆,大多数人首先想到阿尔茨海默病(AD),但另一种“可控可防”的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同样不容忽视。VCI由脑血管病变直接导致,约占所有痴呆病例的20%,仅次于AD。与AD的缓慢退化不同,VCI常表现为“阶梯式”恶化:一次中风后认知功能突然下降,康复期有所恢复,但再次中风又会加剧衰退。
例如,张先生65岁时突发轻微中风,虽然肢体功能恢复良好,却逐渐出现计算力下降、频繁忘记约定事项。检查发现,其大脑中存在多处微小梗塞灶,最终确诊为血管性痴呆。这类患者若能早期干预,通过改善脑血管健康,部分认知功能仍可恢复。遗憾的是,许多人将早期症状误认为“自然衰老”,延误了治疗时机。
三、解码风险:哪些行为正在“扼杀”你的脑血管?
脑血管健康与日常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以下“高危行为”可能正在悄然损害你的大脑:
1.三高不控:高血压加速动脉硬化,糖尿病损伤微血管,高血脂形成斑块堵塞血管。三者协同作用,犹如“三重打击”。
2.吸烟酗酒:烟草中的有害物质直接损伤血管内皮,酗酒则干扰脂质代谢,加剧血管炎症。
3.久坐不动:缺乏运动导致血液循环效率下降,大脑长期“供血不足”。
4.饮食失衡:高盐高糖饮食诱发高血压、糖尿病,而缺乏蔬果、鱼类等抗氧化食物削弱血管修复能力。
四、保卫大脑:让脑血管“年轻态”的实战攻略
动起来:给大脑“充氧”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广场舞),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如游泳、骑行)。
运动可降低血压、血糖,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分泌,增强神经元连接。
吃对食物:血管健康的“营养处方”
抗炎食材:深绿色蔬菜(菠菜、西兰花)、浆果类水果(蓝莓、草莓)。
Omega3补充:每周2次深海鱼(三文鱼、沙丁鱼)或适量坚果。
限盐控糖:每日盐摄入<5克,避免加工食品中的隐藏糖分。
挑战大脑:打造“认知储备”
学习新技能(如绘画、外语)、玩策略游戏(象棋、数独)、参与社交活动。
持续认知训练可使痴呆风险降低30%。
管理“隐形杀手”:定期筛查三高
55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测血压、血糖、血脂,及时治疗潜在问题。
控制高血压可使血管性痴呆风险降低20%-30%。
避免头部外伤(如跌倒、碰撞)。
睡眠与情绪:大脑的“修复时刻”
每晚7-8小时高质量睡眠,深度睡眠期间大脑会清除β淀粉样蛋白等“垃圾物质”。
积极应对压力,避免长期抑郁和焦虑情绪。
五、中医视角:中医药在预防及治疗中的作用
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及认知障碍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认为,脑血管疾病多与“痰浊”、“瘀血”、“肝阳上亢”等有关,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1.活血化瘀:丹参、川芎、红花等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预防血管堵塞。
2.补气养血:黄芪、当归、熟地等中药可以补气养血,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脑部健康。
3.清热解毒: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清除体内毒素,减少炎症反应。
4.安神定志:酸枣仁、柏子仁、远志等中药可以安神定志,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情绪。
未来展望:脑血管重塑与痴呆预防的新希望
脑血管重塑:西奈山伊坎医学院发现,早期激活脑血管重塑机制(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上调)可能是预防痴呆的关键。
轻度间歇性缺氧训练:类似高原训练,可诱导脑血管适应性改变,增强缺氧耐受性,动物实验已初见成效。
基因检测与精准干预:未来可能通过基因检测更早识别高风险人群,实现个性化预防。
结语:守护大脑,从此刻开始
脑血管健康是认知功能的基石。与其等待衰老“被动接受”,不如主动出击:从今天起,迈开脚步、调整饮食、保持好奇心。记住,每一次对健康的选择,都在为大脑铺设“抗衰之路”。让我们用科学的生活方式,筑起预防痴呆的坚固防线,让记忆与智慧长久相伴。
(尹静 宁波江北康养医院 内一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