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空气污染与呼吸健康:守护你的每一次呼吸

2024-12-06 16:0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想象一下:清晨推开窗,你深吸一口“新鲜”空气,准备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结果却呛得连打三个喷嚏,还附赠一阵干咳。恭喜你,大概率喜提了城市限定款“空气风味包”——工业尾气混合汽车尾烟,佐以少许扬尘,偶尔还带点不明化学物质的“芬芳”。

我们的肺,这个兢兢业业的“人体空气过滤器”,每天要处理两万多次呼吸,吸入10-15立方米的空气。想想看,如果灌进去的都是“毒气套餐”,这日子还能过吗?

一、空气里的“反派集团”:谁在伤害你的小肺肺?

PM2.5(江湖人称“隐形的刺客”):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个头比头发丝细20倍!这家伙最阴险,能无视鼻毛、喉咙的层层关卡,直捣黄龙冲进肺的最深处——肺泡,甚至还能溜进血液搞事情。它们身上常常还吸附着重金属、病毒细菌等“小弟”,是诱发哮喘、慢阻肺(COPD)、甚至肺癌的“头号通缉犯”。重污染天里,它绝对是主角。臭氧(O₃,阳光下的“温柔刀”):听着名字挺清新(毕竟地球有个臭氧层保护我们),但地面上的臭氧就是另一码事了。它由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的污染物在阳光下“激情反应”生成。闻着可能没啥味,吸多了却能让你喉咙发痒、胸口发闷,像有把小刀在轻轻划拉呼吸道,对哮喘患者尤其不友好。
甲醛/VOCs(“新房刺客”&“装修卧底”):新家、新家具、新装修?小心!这些“新”东西可能正在缓慢释放甲醛、苯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它们长期盘踞在室内,让你眼睛辣、喉咙痛、头晕脑胀,甚至有致癌风险。90%的儿童白血病患者家中近期有过装修史,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主要来自烧煤和汽车尾气。它们刺激呼吸道,分分钟让你体验什么叫“辣嗓子”,是诱发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帮凶。
二、肺肺的“惨痛日记”:呼吸系统遭殃记实录

当这些“反派”组团来袭,你的呼吸系统就变成了“重灾区”:

急性伤害:“咳不容缓”!刺激性的污染物让你分分钟喉咙痒、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感觉呼吸道像着了火。重污染天出门溜达一圈,回来可能就“收获”一个慢性咽炎急性发作。
慢性折磨:“肺”常难受!长期暴露在污染空气中,相当于你的肺一直在“吸灰”。后果很严重:
哮喘:空气污染是诱发和加重哮喘的重要推手,让患者喘得更厉害,咳得更频繁。
慢阻肺:长期吸入有害颗粒和气体,肺部气道和肺泡结构被破坏,呼吸越来越困难,像带着枷锁生活。
肺癌:长期吸入某些空气污染物(特别是二手烟、石棉、某些工业废气),会显著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免疫力告急:“防线”被攻破!空气污染还会削弱呼吸道黏膜的防御能力和整体免疫力,让你更容易被感冒、流感等各种呼吸道病毒细菌“趁虚而入”。三、高危人群:谁需要“呼吸特级防护”?

儿童:小肺肺还在发育,呼吸频率又快,单位体重吸入的污染物可能更多。他们是“人肉空气净化器”?不,他们是最脆弱的“受害者”!
老年人:器官功能下降,可能本身就有基础病(如老慢支、心脏病),污染来袭时更是“雪上加霜”。
呼吸/心血管疾病患者:哮喘、慢阻肺、心脏病等患者,对污染物异常敏感,污染天简直是他们的“渡劫日”。
户外工作者:交警、环卫工人、建筑工人等,长期暴露在高浓度污染环境中,是“呼吸保卫战”的前线战士。
四、守护呼吸!从“苟”到“刚”的生存指南

别慌!虽然不能立刻让蓝天白云常驻,但我们可以努力做个“呼吸界的求生达人”:

“情报”先行(看天吃饭):出门前,养成看**空气质量指数(AQI)**的习惯!就像看天气预报一样自然。雾霾红警、橙警时,能宅则宅(国家都建议中小学停课、弹性工作制了你还瞎跑啥?室内“堡垒”建设(别以为家里就安全):
通风换气是王道:天气好时,猛开窗!这是最省钱有效的净化方法。但注意避开早晚交通高峰这种“污染喷射期”。雾霾天?那就关紧窗。
神器加持——空气净化器:雾霾天、新装修后、家有敏感人群,空气净化器值得拥有!选它看CADR值(净化效率)和CCM值(滤网寿命),重点对付PM2.5和甲醛。记住:滤芯不是传家宝!定期更换是灵魂!否则它就是个“心理安慰仪”,甚至变成污染源。
绿色“肺”宝:吊兰、绿萝、虎皮兰等绿植,虽然不能单挑雾霾,但能吸收少量VOCs、释放氧气,看着也养眼,算是个“加分项”。
厨房油烟,不容小觑!做饭时务必开抽油烟机,减少室内PM2.5飙升。
拒绝“二手烟”轰炸!室内吸烟?请直接“驱逐出境”!
提升自身“防御值”(打铁还需自身硬):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C、维A、蛋白质的食物)、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增强整体抵抗力,让身体在面对污染时“血条”更厚。

五、结语:呼吸自由,是最珍贵的奢侈品

呼吸,本应像眨眼一样自然、无需思考。但在空气污染的阴影下,畅快呼吸竟成了一种需要努力争取的“奢侈品”。

我们的肺,不是为过滤工业废气和汽车尾烟而生。每一次因污染引发的咳嗽、胸闷,都是身体发出的警报。守护呼吸健康,更需要整个社会的“集体觉醒”和行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

(郑坤明 克拉玛依市独山子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