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高血压患者运动处方:科学运动,助力血压平稳

2025-06-14 15:1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有 12.8 亿成年人患有高血压,而在中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突破 3.3 亿。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若控制不佳,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除了药物治疗和饮食调控,科学合理的运动也是控制血压、改善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那么,高血压患者该如何运动?怎样的运动才是安全有效的?接下来,这份专为高血压患者定制的运动处方将为你揭晓答案。 

一、运动:降压的 “天然良药” 
运动对高血压患者的益处,绝非单纯的强身健体,而是有着科学的生理机制。当我们运动时,身体的多个系统协同运作,共同发挥降压作用。 

从心血管系统来看,规律运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脏泵血功能更高效。同时,运动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等血管舒张物质,帮助血管扩张,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使血压下降。此外,运动还能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改善血管弹性,进一步维持血压稳定。 

在代谢方面,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通过运动消耗热量,减轻体重,能有效降低血压水平。而且,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代谢和脂代谢,减少因代谢紊乱导致的血压升高风险。 

从神经调节角度,运动能够缓解精神压力,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血压升高,而运动可促使身体分泌内啡肽、多巴胺等神经递质,让人产生愉悦感,放松身心,抑制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起到降压效果。 

多项临床研究也证实了运动的降压功效。研究表明,长期坚持规律运动,收缩压可降低 3 - 7mmHg,舒张压可降低 2 - 5mmHg 。虽然这一降压幅度看似不大,但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却能显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二、运动类型:选择适合自己的 “降压运动” 
高血压患者并非所有运动都适合,需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血压控制情况等,选择合适的运动类型。常见且适合高血压患者的运动主要分为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三大类。 

(一)有氧运动:降压主力军 
有氧运动是高血压患者的首选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太极拳等。这类运动强度适中,能持续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耐力,同时有效降低血压。 

散步是最容易开展的有氧运动,不受场地和时间限制。建议患者保持每分钟 100 - 120 步的速度,每次散步 30 - 60 分钟,每周进行 5 - 7 次。慢跑则对身体素质要求稍高,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控制速度,一般保持在每分钟 8 - 10 公里,每次运动 20 - 40 分钟,每周 3 - 5 次。游泳是一项全身性运动,对关节压力小,特别适合体重较大或有关节疾病的高血压患者,每次游泳 30 - 45 分钟,每周 3 - 4 次为宜。 

太极拳融合了呼吸调节、肢体运动和意念集中,动作缓慢柔和,不仅能增强身体协调性,还能通过调节神经系统起到降压作用。患者可每天练习 1 - 2 次,每次 30 - 40 分钟。 

(二)力量训练:增强肌肉,辅助降压 
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辅助降低血压。高血压患者进行力量训练时,应选择中小强度的抗阻运动,如使用弹力带、哑铃,或进行俯卧撑、仰卧起坐、靠墙静蹲等自重训练。 

使用弹力带时,可根据自身力量选择合适阻力的弹力带,每个动作进行 2 - 3 组,每组 10 - 15 次,组间休息 30 - 60 秒。哑铃训练需注意重量适中,从轻重量开始,逐渐适应后再增加重量。自重训练中,俯卧撑和仰卧起坐可根据自身能力调整次数,靠墙静蹲每次保持 30 - 60 秒,进行 3 - 4 组。力量训练每周可进行 2 - 3 次,避免连续训练同一肌群,给肌肉足够恢复时间。 

(三)柔韧性训练:放松身心,改善体态 
柔韧性训练能增加关节活动度,放松肌肉,缓解身体紧张,对降低血压也有一定帮助。常见的柔韧性训练包括瑜伽、拉伸运动等。 

瑜伽通过各种体式和呼吸练习,可调节身心平衡。高血压患者可选择温和的瑜伽流派,如哈他瑜伽,每次练习 30 - 60 分钟,每周 3 - 4 次。拉伸运动则可在有氧运动或力量训练前后进行,也可单独练习,每个拉伸动作保持 15 - 30 秒,全身各部位都要兼顾,每周进行 5 - 7 次。 

三、运动强度:把握 “度”,安全降压 
运动强度是高血压患者运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强度过低,达不到降压效果;强度过高,则可能引发血压急剧升高,甚至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确定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一)心率法 
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运动时的适宜心率可根据公式计算:最大心率 = 220 - 年龄,运动时心率应保持在最大心率的 60% - 70%(低强度运动)或 70% - 85%(中等强度运动)。例如,一位 50 岁的高血压患者,其最大心率为 220 - 50 = 170 次 / 分钟,低强度运动时心率应控制在 102 - 119 次 /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时心率控制在 119 - 144.5 次 / 分钟 。运动过程中,患者可使用心率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心率,确保运动强度适宜。 

(二)自我感觉法 
如果没有心率监测设备,也可根据自身感觉判断运动强度。低强度运动时,患者应感觉轻松,呼吸平稳,能正常交谈;中等强度运动时,会稍感气喘,但仍能持续运动并进行简单对话;若运动时感觉呼吸困难、心慌、头晕等,则说明运动强度过大,应立即停止运动。 

对于血压控制不稳定、有严重并发症或年龄较大的高血压患者,建议从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渐适应后再尝试中等强度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如胸痛、心悸、头晕、恶心等,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 

四、运动频率与时间:规律运动,巩固降压效果 
规律的运动才能持续发挥降压作用。高血压患者应保证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 75 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可将其分配到不同的天数进行,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 10 分钟。例如,每天进行 30 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运动 5 天。 

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可穿插在有氧运动之间进行。力量训练每周进行 2 - 3 次,柔韧性训练每天都可进行,每次 10 - 15 分钟。运动时间的选择也有讲究,清晨血压通常处于一天中的较高水平,此时运动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相对较高,因此不建议清晨剧烈运动。可选择在下午或傍晚进行运动,此时身体状态较好,血压相对平稳,运动安全性更高。 

五、运动注意事项:安全第一,避免风险 
高血压患者运动时,除了选择合适的运动类型、强度、频率和时间外,还需注意以下事项,确保运动安全有效。 

运动前,一定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压、心电图、心脏超声等,评估身体状况,排除运动禁忌。在医生或运动康复师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同时,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如快走、关节活动、肌肉拉伸等,时间为 5 - 10 分钟,帮助身体进入运动状态,减少运动损伤风险。 

运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反应,定期测量血压。如果运动后血压升高明显,且长时间不恢复正常,或出现头晕、头痛、心慌等不适症状,应及时调整运动强度或停止运动。此外,运动时要注意补充水分,避免脱水,但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应少量多次饮用。 

运动结束后,不能立刻停止,要进行 5 - 10 分钟的放松活动,如慢走、深呼吸、静态拉伸等,帮助身体从运动状态平稳过渡到休息状态,缓解肌肉疲劳,防止血压突然下降。 

对于血压控制不稳定(收缩压≥180mmHg 或舒张压≥110mmHg)、近期发生过心脑血管事件、合并严重心肺疾病或肾病等的高血压患者,应避免运动,待病情稳定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恢复运动。 

科学合理的运动是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改善健康的重要手段。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类型,把握运动强度、频率和时间,注意运动中的各种细节,高血压患者不仅能有效降低血压,还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希望这份运动处方能帮助每一位高血压患者,在运动中收获健康与活力。如果你在运动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或不适,记得及时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让运动真正成为降压的 “好帮手”。

(刘凯 河南省人民医院 高血压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