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从“治未病”到健康管理:中医药在公共卫生中的独特优势有哪些

2025-07-02 11:11

面对慢性病负担加剧与医疗成本攀升的公共卫生困境,中医药"治未病"理念展现出独特价值。这一源自《黄帝内经》的智慧超越常规预防概念,形成三层递进式健康防线:在疾病未发时主动养护身心,于疾病萌芽阶段提早干预,对已发病症阻断恶化进程。此种前瞻性健康治理思维,为现代公共卫生体系提供了突破传统医疗模式的关键视角。

一、中医药在公共卫生领域的独特优势

(一)前瞻性的预防理念:化被动为主动

中医药体系的核心价值在于其超前的预防智慧,这一智慧将健康防线系统性地建立在疾病发生之前。区别于现代医学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的模式,中医理论根基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核心理念,主张通过持续的日常养护强化人体内在平衡能力与抗病机能。此种理念深刻重塑公共卫生实践逻辑,推动健康管理重心从高成本的治疗环节转向普惠性的健康维护领域。中医构建了完整的生活化健康实践体系,细致指导人们依据自然界昼夜更替与四季轮回规律调整作息节奏,注重日常饮食的温热寒凉属性平衡与五味调和,倡导动静相济的身体活动原则,并高度重视情绪稳定对维系脏腑协调的关键意义。这些植根于生活场景的实践方法,经由公共健康教育广泛传播,能够有效引导社会成员自觉形成健康生活模式,显著降低因不良习惯诱发的各类慢性病风险。

(二)整体性的健康观照:身心环境的联动

中医理解健康的独特贡献在于其整体观与系统思维,将人体视为精密运行且内外联通的动态生命网络。这一视角深刻揭示人体内部脏腑经络之间存在的复杂协同关系,同时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变迁、社会环境互动之间持续的能量交换与影响传导。它促使健康干预超越局部症状或单一器官的局限,转而深入探查疾病背后交织的多元诱因网络。这要求关注个体先天禀赋与后天形成的体质特质差异,识别长期情绪压力积累形成的潜在健康威胁,分析日常行为模式对生理机能的渐进式影响,评估环境污染物对人体代谢的持续作用,以及考量社会关系质量对心理生理平衡的深层调节。中医干预手段因此天然具备全局整合特性。例如应对普遍存在的亚健康状态时,中医通过饮食调养优化内在环境,运用药食同源理念改善生理基础,结合导引运动促进气血周流,并同步调节情志活动缓解精神压力。

(三)个体化的精准调治:一人一策的健康方案

中医诊疗体系的核心优势在于其高度个性化的精准干预策略。这种被称为辨证论治的方法论精髓在于超越疾病表象,深度解析个体独特的生命状态。即便面对相同现代医学诊断的群体,中医实践者会依据每个人特有的体质特征包括能量盛衰状态、气血运行状况以及寒热虚实属性,结合舌象纹理变化、脉象波动规律及症状组合模式等动态信息,构建完全差异化的健康干预路径。这种同病异治的诊疗哲学与现代精准健康管理的发展趋势形成深度契合。在公共卫生实践层面系统推广中医体质辨识技术,能够为不同健康风险特征的人群定制个性化调养方案,通过早期针对性干预显著提升健康管理的实施效率与社会接受度。

(四)简便廉效的干预手段:基层健康管理的优势选项

中医药宝库蕴藏着大量适宜基层推广的实用健康技术。这些方法普遍具备操作简便、成本可控、安全有效且易于掌握的突出特点。非药物疗法如经络刺激技术、手法调理术及经穴负压疗法等物理干预手段操作流程规范易学;饮食养生方案采用日常食材进行功能性配伍;传统导引运动体系动作舒缓易练且适应性广泛。这些技术整体副作用风险较低,在民众中具有深厚文化认同基础,特别适合嵌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机构服务网络。作为基础健康干预与慢性病管理的关键技术支撑,它们能有效弥补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不足的结构性短板,大幅提升基本健康服务的可及性与覆盖广度。

二、融入现代健康管理:从理念到实践

将中医药治未病思想纳入公共卫生体系的关键转变在于资源配置方向的调整。这意味着公共卫生投入需要更多聚焦于健康促进与疾病早期干预环节。通过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将有限资源优先用于健康风险筛查、体质评估与生活方式指导等前端领域。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广泛传播是融入现代健康管理的重要支柱。需要系统化整理中医四季调摄、饮食养生、情志调节等实用内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公共健康教育材料。借助多元传播渠道持续输出权威知识,帮助公众理解顺应自然的健康法则,掌握自我保健的基本技能。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单元,需要有机整合中医特色技术。重点推进中医体质辨识服务标准化,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康档案。系统化融入中医健康咨询、食疗指导及太极拳等导引技术,将非药物疗法纳入慢性病管理常规方案。

建立基于中医理论的亚健康人群识别与管理机制具有前瞻意义。通过开发标准化的中医健康状态评估工具,精准识别处于疾病临界状态的高风险群体。针对不同体质特征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综合运用药膳调理、经络推拿、情志调适等综合手段进行早期干预。

总之,中医药以"治未病"智慧为核心,融合整体观照、个体化方案及实用技术三大系统优势,为公共卫生注入创新动能。其在缓解慢性病负担、降低医疗成本方面展现独特价值,推动传统智慧转化为可持续的健康治理实践,构筑全民健康韧性发展新路径。

(赵春春 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 纪委办 主治中医师/主任)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