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血管疾病,压力治疗是其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医用弹力袜作为压力治疗的核心工具,其正确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本文将详细介绍医用弹力袜的类型选择、正确穿戴方法、日常护理要点以及使用禁忌,帮助患者避免因"穿错袜子"而加重病情。
一、医用弹力袜的类型与选择要点
医用分级弹力袜(又称压力袜)是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必需品,与普通弹力袜有本质区别。选择时必须认准标有"医用"或"治疗型"的产品,这些产品能提供科学梯度压力,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并降低血栓风险。
根据覆盖范围,医用弹力袜主要分为两种类型:膝下型(短筒)和腿长型(长筒)。膝下型弹力袜长度只到膝盖以下,主要作用于小腿部位,适合静脉曲张主要局限在小腿的患者或初次使用弹力袜者。腿长型(长筒袜)则覆盖整个下肢,适合静脉曲张累及到大腿部位的患者,包括大隐静脉主干区域。
压力等级的选择尤为关键:
一级压力(15-20mmHg) :主要用于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高发人群的预防
二级压力(20-30mmHg) :多用于轻中度的静脉曲张及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后遗症的治疗
三级压力(30-40mmHg) :用于严重静脉曲张、下肢严重肿胀、严重淋巴水肿的治疗
尺寸选择需要精准测量腿部三个部位的周长:脚踝最细处、小腿最粗处和大腿最粗处(长筒袜需测)。医用弹力袜采用梯度压力设计,在脚踝部建立最高支撑压力(100%),顺着腿部向上逐渐递减,小腿肚减到最大压力值的70%-90%,大腿处减到25%-45%,这种递减变化可使下肢静脉血有效回流心脏。
二、弹力袜的正确穿戴方法与技巧
正确穿戴弹力袜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错误穿戴可能导致压力分布不均甚至加重病情。以下是专业推荐的穿戴步骤:
准备工作 :早晨起床前穿戴最佳,此时下肢肿胀最轻。如已起床,需平卧抬高下肢10分钟排空浅表静脉后再穿戴。检查袜子是否平整,确保无勾丝或破损。
穿戴步骤 :
将弹力袜由内向外翻至脚踝处,形成"口袋"状
脚尖先伸入袜头,确保足跟与袜跟精确对合
逐步向上拉至膝盖或大腿位置,过程中避免用力拉扯袜口
调整袜口位置,确保无卷边或褶皱,保证压力均匀分布
辅助技巧 :
若穿戴困难,可戴橡胶手套增加摩擦力
使用专用穿戴工具(如穿袜器)可降低穿戴难度
避免指甲或首饰刮破袜子,建议穿戴前修剪指甲
调整检查 :
穿戴后检查各部位是否平整,无扭曲
袜口应位于膝窝或腹股沟下2-3横指,避免压迫腘窝或腹股沟淋巴结
站立检查,袜子不应产生明显勒痕或影响血液循环
对于肌间静脉血栓患者,急性期需严格卧床制动,待医生评估后方可开始压力治疗。初期穿戴可能不适应,可从每日2-3小时开始,逐渐延长至全天穿戴(白天持续≤8小时)。
三、弹力袜的使用注意事项与禁忌
弹力袜使用不当可能引发并发症,以下注意事项必须牢记:
皮肤监测 :
每日脱下袜子后检查皮肤是否出现压痕、红肿、瘙痒等异常
特别注意骨骼突出部位(脚踝、膝盖)有无压疮迹象
发现皮肤破损、湿疹或变色应立即停用并就医
使用禁忌 :
绝对禁忌症:严重动脉缺血(ABI<0.6)、未控制的充血性心衰、皮肤感染或坏死
相对禁忌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严重周围神经病变、对弹力袜材料过敏
长期卧床患者使用需谨慎,可能增加压疮风险
常见问题处理 :
不适感:初次使用可能有紧绷感,通常1-2周适应期后缓解
下滑问题:选择合适尺寸,可考虑使用防滑袜带(但避免过紧)
皮肤干燥:使用无香精保湿霜,但需完全吸收后再穿袜子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
糖尿病患者:需特别关注皮肤感觉,避免 unnoticed 的压迫损伤
老年人:可能需他人协助穿戴,考虑选择侧方开口的特殊设计
孕妇:妊娠后期建议选择孕妇专用弹力袜,腹部为宽松设计
静脉血栓急性期(特别是48小时内)通常需先抗凝治疗,待血栓稳定后再开始压力治疗,避免早期按摩或压力导致血栓脱落引发肺栓塞。压力治疗需配合其他综合措施,包括每小时活动下肢、戒烟控糖、增加深海鱼类摄入等健康生活方式。
(曹莹莹 新蔡县人民医院 全科医学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