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蚊子、蜱虫叮咬可能染病?夏季防虫抗感染攻略

2025-06-04 08:4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夏季气温升高、湿度增大,蚊虫进入活跃期。蚊子、蜱虫等看似不起眼的小虫,不仅会带来瘙痒不适,更可能传播多种传染病。据疾控部门数据,每年夏季因虫媒传播的疾病占全年报告病例的60%以上,掌握科学的防虫和感染应对方法,是夏季健康的重要保障。
一、认清“危险虫虫”:传播疾病的常见蚊虫及危害
不同蚊虫携带的病原体不同,传播的疾病也各具特点,需针对性防范。
1. 蚊子:最常见的“疾病传播者”
- 传播疾病:蚊子通过叮咬可传播疟疾、登革热、乙型脑炎、 Zika病毒病等,其中在我国较常见的是乙型脑炎(由库蚊传播)和登革热(由伊蚊,即“花蚊子”传播)。
- 典型症状:被叮咬后除了皮肤瘙痒,若出现持续高热(39℃以上)、头痛、呕吐、关节肌肉疼痛(登革热),或嗜睡、抽搐(乙型脑炎),需立即就医。
- 活跃特点:伊蚊多在白天(上午8-10点、下午4-6点)叮咬人,库蚊则在夜间活跃,喜欢在积水处繁殖。
2. 蜱虫:“潜伏式”传播的危险分子
- 传播疾病:蜱虫可携带多种病原体,引发莱姆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森林脑炎等,其中蜱虫病死亡率较高,需高度警惕。
- 典型症状:被叮咬后若出现发热、全身乏力、肌肉酸痛,或皮肤出现环形红斑(莱姆病特征),可能是感染信号;蜱虫病还可能伴随血小板、白细胞减少,病情进展快。
- 活跃特点:多栖息在草丛、树林、灌木丛中,尤其喜欢附着在动物毛发或人体头皮、耳后、腋窝等皮肤较薄处,叮咬时会将口器深埋皮肤,甚至长时间附着。
二、科学防虫:减少叮咬的实用技巧
预防蚊虫叮咬是避免感染的第一道防线,需从环境治理和个人防护两方面入手。
1. 环境防制:从源头减少蚊虫滋生
- 清除积水:蚊子幼虫在水中繁殖,定期清理花盆托盘、空调接水盘、废旧轮胎等积水处,每周更换一次水生植物的水(如富贵竹),可有效减少蚊子数量。
- 阻断蜱虫栖息:定期修剪庭院杂草,清理落叶堆积处;遛狗、露营后及时检查宠物毛发和衣物,避免将蜱虫带回家中。
- 物理隔离:安装纱窗、纱门,使用蚊帐(尤其婴幼儿和孕妇),傍晚后尽量关闭门窗,防止蚊子进入室内;野外活动时穿浅色长袖衣裤,袖口、裤脚扎紧,减少皮肤暴露。
2. 个人防护:正确使用驱虫产品
- 选择安全驱虫剂:含避蚊胺(DEET,浓度≤30%适合儿童)、派卡瑞丁(2个月以上婴儿可用)、氯菊酯(仅用于衣物和装备,不直接涂皮肤)的驱虫剂效果较好,按说明涂抹在暴露皮肤或衣物上,注意避开眼、口、鼻。
- 婴幼儿防护:6个月以下婴儿尽量采用物理防护(蚊帐、长袖衣物),避免使用驱虫剂;6个月以上可选用含10%以下避蚊胺的产品,涂抹在四肢,不要涂在手上(防止吸吮)。
- 野外防护强化:进入草丛、树林前,在衣物上喷洒氯菊酯驱虫剂(可持续数周),返回后立即脱衣检查全身,重点查看头皮、耳后、脚踝等隐蔽部位是否有蜱虫附着。
三、被叮咬后:正确处理与感染应对
一旦被蚊虫叮咬,及时科学处理能降低感染风险,出现异常症状更要警惕。
1. 蚊子叮咬的处理
- 缓解瘙痒:被叮咬后不要抓挠(易引发感染),可用肥皂水清洗叮咬处,或涂抹炉甘石洗剂、薄荷膏缓解瘙痒;若瘙痒严重,可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儿童需按年龄减量)。
- 警惕感染信号:若叮咬处出现红肿、疼痛、流脓,可能是细菌感染,需涂抹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药膏;若伴随发热、皮疹等全身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叮咬史。
2. 蜱虫叮咬的紧急处理
- 正确取出蜱虫:发现蜱虫附着后,不要用手捏、拽或用酒精、烟头等刺激它(可能导致口器断裂在皮肤内)。应使用细镊子紧紧夹住蜱虫头部(贴近皮肤处),垂直向上缓慢用力拔出,确保口器完整取出;若口器残留,需就医由医生处理。
- 伤口消毒:取出蜱虫后,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同时用肥皂水清洗双手。不要挤压或碾碎蜱虫,可将其放入密封袋中保存(若后续发病可作为诊断依据)。
- 观察与就医:被叮咬后需观察2-3周,若出现发热、乏力等不适,立即就医并告知蜱虫叮咬史,以便医生及时进行针对性检查(如血常规、病原体检测)和治疗(蜱虫病需早期使用特定抗生素)。
四、夏季防虫:全家适用的行动指南
- 家庭环境清洁:每周清理阳台、院落的积水,定期用杀虫剂喷洒角落(婴幼儿和宠物避开);使用电蚊拍灭蚊,比蚊香更安全(尤其有儿童的家庭)。
- 外出归来习惯:从户外回家后立即洗澡换衣,检查头发和皮肤缝隙;宠物每周用驱虫药(滴剂或项圈),避免携带蜱虫进入室内。
- 社区与集体防护:小区物业应定期清理公共区域的积水和杂草;学校、幼儿园在夏季可安装防蚊纱网,开展防虫知识宣传,提醒孩子不要在草丛中玩耍。
夏季防虫不仅是为了避免瘙痒,更是为了防范虫媒传染病。记住:清理积水防蚊子,远离草丛防蜱虫,被叮咬后科学处理,出现不适及时就医。做好这些细节,才能让全家安心度过一个无“虫”困扰的夏天。

(陈泽洪 潮州市人民医院)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