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都曾在药盒上看到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字样,但可能很多人对它并不十分了解。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和具体步骤呢?
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定义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是指对已经批准上市的仿制药,按照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原则,分期分批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简单来说,就是让仿制药在质量与药效上达到与原研药一致的水平。原研药,是指境内外首个获准上市,且具有完整和充分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作为上市依据的药品。由于新药研发往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财力,为了保证药厂能收回研发成本,这些药品一般都有长达数十年的专利保护期,在保护期内其他企业未经许可不能生产销售。而仿制药,是指与被仿制药具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剂型、给药途径和治疗作用的药品。原研药过了专利保护期,其他厂家就可以仿制原研药进行生产,所制造出来的药品就是仿制药。因为仿制药去除了原研药在研究过程中所投入的大量科研成本,所以在价格上有较大的优势。
二、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目的
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有着多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它可以使仿制药在质量和疗效上与原研药一致,在临床上可替代原研药。这不仅可以节约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可提升我国的仿制药质量和制药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保证公众用药安全有效。其次,一致性评价的实施促进了制药企业引进新技术,提升生产工艺水平,有利于医药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再者,患者有了更多可以替代原研药的选择,用药的可及性得到了提高。
三、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具体步骤
1.确定参比制剂
参比制剂的选择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重要基础。参比制剂应为已上市、具有类似活性成分且质量可靠的原研药品或国际公认的同种药物。选择时需考虑临床有效性、安全性、质量可控性等因素,确保参比制剂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作为一致性评价的对照标准。
2.药学研究
这一阶段包括处方工艺研究和质量标准研究。处方工艺研究要研究和优化仿制药的处方组成和生产工艺,涵盖原料药选择、辅料种类和用量、生产工艺参数等,以确保与参比制剂相似。质量标准研究则要建立仿制药的质量标准,涵盖成分、含量、纯度、杂质、物理性质等检测方法和标准,且质量标准不低于参比制剂。
3.体外溶出度试验
通过调整处方工艺,使仿制药的溶出曲线与参比制剂相似,保证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和吸收特性相近。这需要对仿制药在不同条件下的溶出情况进行精确测量和分析,以确保其在人体内的吸收过程与原研药一致。
4.生物等效性研究
这是验证仿制药与原研药在人体内吸收、代谢情况是否一致的关键步骤。试验设计要选择合适的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确定试验的样本量、给药剂量、给药途径、采样时间点等参数。受试者招募方面,要招募符合试验要求的健康志愿者或患者作为受试者,考虑年龄、性别、体重、身体状况等因素。给药与样本采集时,按试验设计给受试者服用仿制药和参比制剂,并采集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数据分析则是对生物样本进行测定,分析药物浓度,绘制血药浓度 - 时间曲线,比较仿制药和参比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AUC(药时曲线下面积)、Cmax(最大血药浓度)、Tmax(达峰时间)等,以此评价生物等效性。
5.数据整理与报告撰写
整理药学研究和生物等效性研究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撰写一致性评价报告,包括药物基本信息、参比制剂选择依据、研究结果、结论和建议等,详细反映仿制药与参比制剂的一致性情况。
6.申报与审批
提交一致性评价报告和相关资料给药品监管部门,确保资料齐全性和规范性。药品监管部门审核申报资料,审查药学研究、生物等效性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真实性,决定是否批准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
7.持续监测与再评价
上市后,生产企业应持续监测仿制药的质量和疗效,收集不良反应信息,并向药品监管部门报告。这一步骤是为了确保仿制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原研药一致的质量和疗效。
总之,药盒上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标识代表着药品的高质量和可靠性。通过一系列严格的一致性评价步骤,仿制药在质量和疗效上达到了与原研药一致的水平,为患者提供了更多优质、低价的治疗选择。
(王兰兰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药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