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血小板输注无效?检验视角下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2025-01-25 19:3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临床治疗中,血小板输注是抢救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患者的重要手段,常用于白血病、恶性肿瘤化疗后、重症感染等病症的治疗。然而,部分患者在接受血小板输注后,并未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即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情况。这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还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危及生命。从检验医学的角度深入分析其原因,并寻找有效的应对策略,对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意义重大。

认识血小板输注无效:定义与判定标准

血小板输注无效是指患者连续 2 次及以上输注足够剂量的血小板后,仍无法达到预期的血小板计数升高水平,且临床出血症状未得到改善。临床上,通常在血小板输注 1 小时后和 24 小时后分别检测血小板计数,并计算血小板回收率(PPR)和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来判定是否输注无效。若 1 小时 PPR<30%,24 小时 PPR<20%,或 1 小时 CCI<7500/μL,24 小时 CCI<4500/μL,即可判定为血小板输注无效 。这些量化指标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而检验师准确、及时的检测结果,是判定的关键前提。

检验视角下的原因剖析

免疫性因素

1.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人体免疫系统会将外来的 HLA 识别为 “非己” 物质,从而产生抗体。多次输血、妊娠等情况都可能使患者体内产生 HLA 抗体。当输注的血小板表面的 HLA 与患者体内的抗体结合,就会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血小板被破坏,造成输注无效。检验师通过淋巴细胞毒试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 HLA 抗体,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抗体:HPA 具有多态性,不同个体的 HPA 存在差异。当患者输注了与自身 HPA 不匹配的血小板,免疫系统会产生 HPA 抗体。这些抗体与输入的血小板结合,引发免疫应答,致使血小板被清除。目前,可采用血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 HPA 抗体,帮助临床明确病因。

ABO 血型不合:虽然血小板表面仅含少量 ABO 抗原,但 ABO 血型不合的血小板输注,仍可能导致体内抗 - A 或抗 - B 抗体与血小板表面的抗原结合,缩短血小板的存活时间,影响输注效果。检验师在血小板输注前,会严格进行 ABO 血型鉴定,避免因血型不合引发输注无效。

非免疫性因素

1. 发热与感染:患者处于发热、感染状态时,体内会释放大量炎性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可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加速血小板的破坏,同时抑制血小板生成。检验师通过检测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指标,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及感染的严重程度,为临床评估血小板输注效果提供参考。

脾肿大:脾脏是血小板储存和破坏的重要器官。脾肿大患者的脾脏会扣押大量血小板,使循环中的血小板数量减少。即使输注血小板,也会因脾脏的扣押和破坏,难以达到预期的血小板计数升高效果。超声检查可准确测量脾脏大小,检验师结合影像学结果与血小板检测数据,协助临床分析脾肿大对血小板输注的影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DIC 时,机体的凝血与抗凝平衡被打破,血小板在微血管内广泛聚集、消耗。检验师通过检测凝血四项(PT、APTT、TT、Fg)、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 - 二聚体等指标,判断患者是否发生 DIC。若确诊,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合理调整血小板输注策略。

针对性对策与解决方案

免疫性因素应对策略

对于因 HLA 抗体或 HPA 抗体导致的血小板输注无效,可采用配合型血小板输注。通过 HLA 配型或 HPA 配型,选择与患者匹配的血小板进行输注,降低免疫反应的发生概率。此外,还可采用血浆置换、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方法,清除患者体内的抗体,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

非免疫性因素应对策略

针对发热、感染导致的血小板输注无效,应积极控制感染,给予有效的抗感染治疗。随着感染的控制,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下降,血小板的破坏减少,输注效果也会得到改善。对于脾肿大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脾切除手术,减少血小板的扣押和破坏。而对于 DIC 患者,需及时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等血液制品,同时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恢复机体的凝血与抗凝平衡。

此外,检验师与临床医生的密切沟通协作也至关重要。检验师及时准确地提供检测结果和分析报告,临床医生根据检验信息制定个性化的血小板输注方案,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应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问题。

血小板输注无效是临床治疗中面临的复杂问题,从检验视角深入分析其原因,有助于精准找到症结所在。通过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加强检验与临床的协作,能够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更好地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健康。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也将有更多先进的检测方法和治疗手段,为解决血小板输注无效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张袁丹 郑州人民医院 输血科 主管技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