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输血感染风险如何防控?检验师解析四大安全检测项目

2025-04-18 14:0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输血是抢救危重患者、治疗某些疾病的重要手段,每年全球有数以亿计的患者因输血重获新生。然而,输血并非完全安全,若输入含有病原体的血液,可能引发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为最大程度降低输血感染风险,临床建立了严格的血液检测体系,其中四大安全检测项目是守护输血安全的关键防线。检验师将为我们详细解析这些项目,揭开输血安全背后的科学奥秘。

输血感染:潜藏在生命救援中的风险

输血感染的病原体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其中,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风险。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以及梅毒螺旋体是引发输血相关感染的 “四大元凶”。一旦患者输入被这些病原体污染的血液,可能在短时间内或经过数年的潜伏期后,出现相应的感染症状。

以乙肝为例,感染乙肝病毒后,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严重者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会攻击免疫系统,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引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危及生命。此外,细菌污染血液也不容忽视,若血液在采集、储存或运输过程中受到细菌污染,输入患者体内后可能引发败血症等严重感染,导致患者出现高热、寒战、休克等症状。

第一道防线:乙肝病毒检测

乙肝病毒检测是输血安全检测的重要项目之一。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 - HBs)、乙肝 e 抗原(HBeAg)、乙肝 e 抗体(抗 - 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 - HBc),即人们常说的 “乙肝两对半”,来判断血液是否感染乙肝病毒。

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标志,当检测结果呈阳性时,表明血液中存在乙肝病毒。检验师利用抗原 - 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等方法,对血液样本进行检测。这些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能够准确检测出极微量的乙肝表面抗原,有效筛选出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液,防止乙肝病毒通过输血传播。

第二道防线:丙肝病毒检测

丙肝病毒感染具有隐匿性,很多患者在感染初期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因此,丙肝病毒检测对于保障输血安全至关重要。临床检测丙肝病毒主要是检测血液中的丙肝抗体(抗 - HCV)和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 - RNA)。

抗 - HCV 检测同样采用 ELISA 或 CLIA 等方法,当检测结果呈阳性时,说明人体曾感染过丙肝病毒。但抗 - HCV 阳性并不一定意味着血液具有传染性,还需要进一步检测 HCV - RNA 来确定血液中是否存在丙肝病毒。HCV - RNA 检测采用核酸扩增技术,能够直接检测血液中的丙肝病毒核酸,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表明血液具有传染性,该血液将被淘汰,不能用于临床输血。

第三道防线:艾滋病病毒检测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艾滋病病毒检测是输血安全检测的重中之重。目前,艾滋病病毒检测主要包括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和艾滋病病毒核酸检测。

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是初筛检测的主要方法,常用的检测方法有 ELISA、化学发光免疫试验等。当检测结果呈阳性时,需要进行确证试验,通常采用免疫印迹试验(WB)进一步确认。艾滋病病毒核酸检测则可以直接检测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核酸,能够缩短检测的 “窗口期”,更早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通过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艾滋病病毒检测的准确性,有效降低了艾滋病病毒通过输血传播的风险。

第四道防线:梅毒螺旋体检测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通过输血传播。梅毒螺旋体检测主要包括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常用的方法有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该试验主要检测血清中的反应素,阳性结果表明患者可能感染了梅毒螺旋体,但存在假阳性的可能。因此,当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结果呈阳性时,需要进一步进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如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这些试验能够特异性地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若结果为阳性,则可确诊感染梅毒螺旋体,该血液不能用于输血。

全方位防控:除检测外的安全保障

除了严格的四大安全检测项目外,临床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控输血感染风险。从血液的采集源头开始,对献血者进行严格的健康筛查,排除有感染风险的献血者。在血液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严格遵循冷链管理要求,确保血液质量。同时,推广成分输血,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输注相应的血液成分,减少不必要的输血,降低感染风险。此外,加强临床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对输血感染风险的认识,规范输血操作流程,也是保障输血安全的重要环节。

输血感染风险的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四大安全检测项目如同坚固的防线,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防控措施的日益完善,输血治疗将更加安全可靠,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了解这些检测项目和防控措施,不仅能让患者在接受输血治疗时更加安心,也有助于公众增强对输血安全的认识,共同推动医疗输血事业的健康发展。

 

(张袁丹 郑州人民医院 输血科 主管技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