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重症医学科(ICU)是医院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由于其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加之各种侵入性操作较多,使得ICU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发区域。据统计,ICU内医院感染发生率约为普通病房的5-10倍。因此,加强ICU内感染防控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将邀请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为大家详细介绍如何降低ICU内感染风险。
二、ICU内感染的主要途径及病原体
1. 主要途径
(1)接触传播:ICU内患者之间的直接接触或通过医护人员、物品等间接接触是感染传播的主要途径。病原体可以通过接触患者的伤口、分泌物、体液或污染的物品传播。
(2)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可以携带病原体,传播给周围的医护人员或患者。
(3)空气传播:某些病原体如结核分枝杆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可以通过空气中的悬浮颗粒传播,尤其是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
(4)垂直传播:母婴之间的病原体传播,如乙肝病毒、HIV等。
2. 病原体
ICU内感染的病原体多样,主要包括:
(1)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等,这些细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给治疗带来挑战。
(2)真菌:如念珠菌、曲霉菌等,它们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容易引起感染。
(3)病毒: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诺如病毒等,这些病毒在ICU内易造成爆发性感染。
(4)寄生虫:虽然相对较少,但如疟原虫、弓形虫等也可在ICU内引起感染。
此外,ICU内病原体的耐药性不断增强,给感染防控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因此,了解和掌握ICU内感染的主要途径及病原体,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感染风险。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病原体变迁和耐药性趋势,及时调整防控策略,确保患者安全。
三、ICU内感染防控攻略
1. 加强手卫生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础,ICU医护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
(1)熟练掌握七步洗手法,确保洗手时间不少于15秒。
(2)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如洗手液、干手纸等。
(3)在病床旁、治疗车等位置放置免洗手消毒液,方便医护人员随时进行手消毒。
2. 严格无菌操作
(1)加强对医护人员无菌操作的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2)使用无菌物品时,注意检查包装完整性、有效期。
(3)对于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严格按照清洗、消毒、灭菌流程进行处理。
3. 加强患者护理
(1)关注患者基础护理,如翻身、拍背、按摩等,预防压疮发生。
(2)合理设置呼吸机参数,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3)加强留置管道护理,定期更换,防止管道相关性感染。
4. 防范交叉感染
(1)对感染患者进行分类管理,根据病原体种类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2)加强病室环境监测,定期检测空气质量、物体表面清洁度。
(3)提高探视人员感染防控意识,要求其遵守医院探视规定。
5. 提高医护人员防护意识
(1)加强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防护能力。
(2)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疫情时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3)关注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积极性。
6. 落实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1)加强抗菌药物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合理用药意识。
(2)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制度,定期分析、评估用药情况。
(3)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防止抗菌药物滥用。
7. 加强感染监测与反馈
(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测网络,及时发现、报告感染病例。
(2)对感染病例进行分析,查找感染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3)定期对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反馈,确保整改到位。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有望进一步降低ICU内感染风险,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救治环境。同时,全体医护人员要始终保持警惕,将感染防控工作贯穿于日常医疗活动中。
四、总结
ICU内感染防控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努力。通过加强手卫生、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患者护理、防范交叉感染和提高医护人员防护意识等措施,我们有望降低ICU内感染风险,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救治环境。让我们携手共进,为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徐文静 鲁山县中医院 重症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