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药盒上的“慎用”“禁用”,你真的懂?

2025-05-13 08:3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打开药盒里的说明书,看到“慎用”“禁用”几个大字,你是眉头一皱认真研究,还是随手一放继续吃药?在药学门诊的咨询台前,每天都有患者拿着药盒来问:“老师,‘慎用’是不是少吃点就行?‘禁用’是不是绝对不能碰?”别小看这些看似简单的提示,它们就像药物世界里的“红绿灯”,用错了分分钟“闯祸”!今天就跟着药师,揭开药盒上这些“神秘符号”的真面目,让用药安全拉满!

一、“慎用”“禁用”:药盒上的“安全警示灯”

药盒上的每一个字都藏着大学问,尤其是“慎用”“禁用”这样的关键词,堪称药物使用的“安全警示灯”。“慎用”就像黄灯,提醒你小心驾驶,使用时要密切观察;“禁用”则是红灯,直接拦住你,告诉你此路不通。但很多人对这些提示存在误解,有人把“慎用”当“随便用”,有人把“禁用”当“谨慎用”,结果导致各种不良反应找上门。

从药学角度来看,这些提示是根据药物的特性、人体差异以及潜在风险制定的。不同的人群,比如老人、儿童、孕妇,还有患有特殊疾病的人,对药物的反应各不相同。“慎用”和“禁用”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减少用药风险,保护患者的健康。

二、“慎用”:亮起黄灯,小心慢行

(一)“慎用”的真实含义:需谨慎观察

“慎用”并不是不能用,而是提醒患者在使用时要谨慎小心,密切观察身体反应。这类药物可能对某些特定人群存在潜在风险,但在治疗需要时,经过医生评估后可以使用。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不适症状,要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比如,布洛芬是常用的退烧药,但说明书上标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这是因为布洛芬可能会影响胎儿发育或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如果孕妇发烧,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权衡利弊后谨慎使用,用药期间还要密切关注自身和胎儿的情况。

(二)“慎用”药物的正确打开方式

1.咨询医生和药师:拿到标注“慎用”的药物,第一时间咨询医生或药学部的药师。他们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适合使用,以及如何调整剂量。比如,高血压患者同时患有肝功能不全,在使用硝苯地平等降压药时,药师会根据肝功能指标,给出个性化的用药建议。

2.密切观察反应:用药过程中,要像“侦探”一样密切关注身体变化。留意是否出现皮疹、瘙痒、恶心、头晕等不适症状。一旦发现异常,哪怕症状轻微,也要及时停药并就医。

3.定期复查指标:长期使用“慎用”药物的患者,建议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通过复查,医生可以及时发现药物对身体的潜在影响,调整治疗方案。

三、“禁用”:亮起红灯,禁止通行

(一)“禁用”的铁律:绝对不能触碰

“禁用”比“慎用”更严格,它就像一道不可逾越的红线,明确告诉你这种药物绝对不能使用。一旦违反,可能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比如,青霉素过敏者禁用青霉素类药物,因为过敏反应可能导致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

(二)常见的“禁用”情况

1.药物过敏:对某种药物过敏的人,必须严格禁用该药物及其同类药物。有些患者可能对多种药物过敏,用药前一定要详细告知医生和药师。比如,对磺胺类药物过敏的患者,不仅不能使用磺胺嘧啶,还要避免使用含有磺胺成分的复方制剂。

2.特定疾病:某些药物会加重特定疾病的病情,因此患有这些疾病的患者要禁用。例如,胃溃疡患者禁用阿司匹林,因为阿司匹林会刺激胃黏膜,导致溃疡加重、出血;青光眼患者禁用阿托品,因为阿托品会升高眼压,加重病情。

3.特殊生理状态: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有很多药物需要禁用。利巴韦林是抗病毒药物,但孕妇禁用,因为它有很强的致畸性;哺乳期妇女禁用甲硝唑,因为药物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影响婴儿健康。

四、药师的“避坑指南”:正确用药不踩雷

(一)买药前“擦亮眼睛”

无论是在医院取药还是在药店买药,拿到药后第一件事就是仔细查看说明书。重点关注“慎用”“禁用”“注意事项”等部分,了解药物的禁忌和风险。如果对说明书内容有疑问,不要害羞,立刻咨询药师。

(二)主动告知病史和过敏史

看病时,主动向医生说明自己的病史、过敏史和正在服用的药物。有些患者觉得自己的小毛病无关紧要,结果医生开出了禁用药物。比如,患者隐瞒自己有哮喘病史,医生开了β受体阻滞剂(可能诱发哮喘发作),就会带来严重后果。

(三)别当“用药发明家”

有些人觉得几种药物一起吃效果更好,或者擅自调整剂量、停药,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尤其是标注“慎用”“禁用”的药物,更不能凭感觉使用。如果想更换药物或调整治疗方案,一定要先咨询医生和药师。

(四)保存好药物信息

把药盒和说明书妥善保存,方便随时查阅。如果需要长期服用某种药物,每次买药时核对药品名称、规格和说明书内容,确保没有更换剂型或成分。

药盒上的“慎用”“禁用”可不是随便写写的“文字游戏”,它们是守护健康的“安全卫士”。下次用药前,多花几分钟研究这些提示,遇到不懂的及时请教药学部的专业人士。记住,谨慎用药,才能让药物成为健康的帮手,而不是麻烦的制造者!

(冯亚娟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药学部 主管药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