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迎接新生命的旅程中,剖宫产作为一种常见的分娩方式,为许多无法自然分娩的孕妇提供了安全保障。然而,当涉及到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方式时,尤其是全麻,不少准妈妈心中都会涌起担忧:剖宫产手术全麻会影响胎儿吗?这个问题不仅牵动着准妈妈和家人的心,也备受医学界关注。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剖宫产全麻的相关知识,科学解答这一疑问,帮助准妈妈们更安心地迎接新生命的降临。
剖宫产手术与麻醉方式概述
剖宫产,是指通过手术切开母亲的腹部及子宫,以分娩出胎儿的方式。在现代医学中,剖宫产手术的适应证较为广泛,包括孕妇骨盆狭窄、胎位异常、胎儿窘迫、多胎妊娠、前置胎盘,以及孕妇存在某些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如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无法耐受自然分娩等情况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不断提高,但手术过程中的麻醉环节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母婴双方的安全。
目前,剖宫产手术常用的麻醉方式主要有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以及腰 - 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椎管内的特定腔隙,阻滞脊神经的传导功能,使相应区域的痛觉消失,同时保留产妇的意识和自主呼吸能力,产妇在手术过程中处于清醒状态,能够清楚感知手术进程,但下半身失去痛觉。这种麻醉方式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确切、对胎儿影响小等优点,是剖宫产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式。
而全身麻醉则是通过静脉注射、吸入等方式给予麻醉药物,使产妇迅速进入无意识、无疼痛感觉且肌肉松弛的状态,整个手术过程中产妇无法感知外界刺激,如同深度睡眠。全麻在一些紧急情况,如产妇出现严重大出血、椎管内麻醉禁忌(如脊柱畸形、穿刺部位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等),以及产妇因心理或其他因素无法配合椎管内麻醉时,会成为必要的选择。然而,由于全麻药物需要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全身,因此不少人担心这些药物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剖宫产全麻药物的选择与代谢
在剖宫产全麻过程中,麻醉药物的选择遵循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控性原则。医生会综合考虑药物的起效时间、代谢速度、对母婴生理功能的影响等因素,精心挑选合适的药物。目前,常用的全麻药物主要包括镇静药、镇痛药和肌肉松弛药。
镇静药
丙泊酚是剖宫产全麻中常用的镇静药物之一。它具有起效迅速(通常在静脉注射后 30 - 60 秒内起效)、作用时间短、代谢快的特点,停药后产妇能较快苏醒。丙泊酚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大部分药物在体内经过生物转化后,以代谢产物的形式经肾脏排出体外。在合理剂量下使用,丙泊酚对胎儿的影响相对较小。研究表明,在剖宫产手术中,单次给予适量的丙泊酚进行诱导麻醉,药物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的量有限,且由于胎儿肝脏代谢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丙泊酚在胎儿体内的代谢相对缓慢,但只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时机,胎儿出生后 Apgar 评分(用于判断新生儿出生时有无窒息及窒息严重程度的评分标准,满分为 10 分,8 - 10 分表示新生儿情况良好,4 - 7 分表示存在轻度窒息,0 - 3 分表示存在重度窒息)等指标通常不受明显影响 。
咪达唑仑也是一种常用的镇静药,它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及顺行性遗忘等作用。与丙泊酚相比,咪达唑仑的起效时间稍慢,作用时间相对较长。它同样需要经过肝脏代谢,其代谢产物也主要经肾脏排出。不过,咪达唑仑通过胎盘的量相对较多,可能会对胎儿的呼吸和神经系统产生一定抑制作用,因此在剖宫产全麻中的使用需要更加谨慎,医生会严格控制剂量,并密切观察产妇和胎儿的情况。
镇痛药
瑞芬太尼是剖宫产全麻中常用的强效镇痛药,它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代谢迅速的特点,主要通过血液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酯酶水解代谢,不受肝肾功能影响。在剖宫产手术中使用瑞芬太尼,能够有效减轻手术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维持产妇血流动力学稳定。虽然瑞芬太尼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但由于其快速代谢的特性,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对胎儿的影响相对较小。有研究显示,在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持续时间的前提下,使用瑞芬太尼进行剖宫产全麻,胎儿出生后短期内的呼吸功能和神经系统功能不会受到明显抑制 。
芬太尼也是一种强效镇痛药,在过去的剖宫产全麻中应用较为广泛。它通过与体内的阿片受体结合发挥镇痛作用,脂溶性较高,容易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与瑞芬太尼相比,芬太尼的作用时间较长,在胎儿体内的代谢相对较慢,可能会导致胎儿出生后出现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因此,随着新型镇痛药的出现,芬太尼在剖宫产全麻中的使用逐渐减少,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谨慎选择。
肌肉松弛药
罗库溴铵是剖宫产全麻中常用的非去极化肌肉松弛药,它能够快速产生肌肉松弛效果,便于手术操作。罗库溴铵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相对稳定。由于其水溶性较高,不易通过胎盘屏障,因此进入胎儿体内的量较少,对胎儿的影响较小 。在剖宫产手术中使用罗库溴铵,只要掌握好合适的剂量和给药时机,一般不会对胎儿的呼吸和肌肉功能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简而言之,剖宫产全麻所选用的药物,医生都会充分考虑其安全性和对胎儿的影响。在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尽量选择那些在体内代谢快、通过胎盘少、对胎儿生理功能影响小的药物。同时,医生还会根据产妇的个体情况,如体重、孕周、身体状况等,精确计算药物剂量,以最大程度降低对胎儿的潜在风险。
剖宫产全麻对胎儿的潜在影响及风险应对
尽管剖宫产全麻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已经尽可能考虑到了对胎儿的安全性,但全麻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可能影响胎儿的因素,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并做好应对措施。
药物对胎儿呼吸和神经系统的影响
如前文所述,部分全麻药物,尤其是镇痛药和镇静药,可能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对胎儿的呼吸和神经系统产生一定抑制作用。当胎儿在子宫内暴露于较高浓度的麻醉药物时,其呼吸中枢可能受到抑制,导致出生后呼吸频率减慢、呼吸浅弱,甚至出现呼吸暂停等情况 。同时,麻醉药物也可能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虽然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常规剂量的全麻药物会导致胎儿神经系统永久性损伤,但仍然存在潜在风险。
为了降低这种风险,麻醉医生会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根据手术进程和产妇反应,精确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速度。在胎儿娩出前,尽量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缩短胎儿暴露于麻醉药物的时间。此外,在胎儿娩出后,新生儿科医生会立即对胎儿进行全面评估,包括 Apgar 评分、呼吸功能、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一旦发现胎儿存在呼吸抑制等异常情况,会及时采取相应的复苏措施,如清理呼吸道、给予吸氧、正压通气等,以保障新生儿的呼吸和生命安全。
麻醉过程中母体生理变化对胎儿的影响
在全麻过程中,产妇的生理状态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也可能间接影响胎儿。例如,全麻药物可能会引起产妇血压下降,导致子宫胎盘血流灌注减少,进而影响胎儿的氧气和营养供应。此外,全麻诱导和气管插管过程中,产妇可能会出现呛咳、屏气等反应,导致腹内压升高,增加子宫破裂的风险,威胁母婴安全。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麻醉医生会在手术前对产妇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身体状况和基础疾病,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在麻醉过程中,密切监测产妇的血压、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血压下降等异常情况。通过调整麻醉药物剂量、补充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措施,维持产妇血压稳定,保证子宫胎盘的血液灌注。同时,在全麻诱导和气管插管过程中,采用熟练、轻柔的操作技术,尽量减少对产妇气道的刺激,避免呛咳、屏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剖宫产全麻的临床实践与研究证据
在临床实践中,大量的研究和病例经验为剖宫产全麻的安全性提供了有力支持。许多研究通过对比不同麻醉方式下剖宫产新生儿的情况,评估全麻对胎儿的影响。虽然在部分研究中发现,与椎管内麻醉相比,全麻下出生的新生儿在出生后短时间内 Apgar 评分可能相对较低,出现呼吸抑制等情况的比例略高,但经过及时有效的复苏处理,绝大多数新生儿都能恢复正常,且在远期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功能方面,与椎管内麻醉出生的新生儿并无显著差异 。
此外,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型麻醉药物的应用,剖宫产全麻的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例如,近年来超声引导下的麻醉操作技术逐渐普及,能够帮助麻醉医生更准确地定位穿刺部位,减少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新型短效、高效、对胎儿影响小的麻醉药物不断研发和应用,也为剖宫产全麻提供了更多安全可靠的选择。在严格遵循麻醉操作规范、做好术前评估和术中监测的前提下,剖宫产全麻能够在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剖宫产麻醉方式的选择建议
对于剖宫产麻醉方式的选择,医生会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产妇的身体状况、产科情况、手术紧急程度等,权衡利弊后为产妇制定最合适的方案。一般情况下,在没有椎管内麻醉禁忌证的前提下,椎管内麻醉由于其对胎儿影响小、产妇术中清醒便于沟通等优点,是剖宫产手术的首选麻醉方式。
然而,当出现紧急情况,如产妇突然发生大出血、胎儿宫内窘迫需要尽快娩出,或者产妇存在椎管内麻醉禁忌证时,全麻则成为保障母婴安全的必要手段。在这种情况下,产妇和家属应充分信任医生的专业判断,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医生也会在术前向产妇和家属详细解释全麻的必要性、潜在风险及应对措施,让产妇和家属对手术和麻醉过程有充分的了解,减轻其焦虑和担忧。
剖宫产手术全麻在合理选择药物、规范操作和严密监测的情况下,对胎儿的影响是可控的。虽然全麻存在一定风险,但现代医学的发展和麻醉技术的进步,为剖宫产全麻的安全性提供了有力保障。对于准妈妈们来说,不必过分恐惧剖宫产全麻,在孕期按时进行产检,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充分了解自身情况和分娩相关知识。当面临麻醉方式选择时,相信医生的专业判断,积极配合治疗,以平和的心态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张禄凤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麻醉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