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对肾炎及水肿的认识
肾炎,这一肾脏的常见疾病,影响着身体的正常代谢功能,犹如体内的“过滤器”出现故障。当肾炎发生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尿异常、水肿、乏力、头晕及血压升高等症状。中医视肾炎为正气不足、外感邪气及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水肿,作为肾炎的常见表现,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水液气化,三者功能失司则水液停聚,泛溢肌肤形成水肿。
二、中医治疗肾炎的4大核心法则
1. 中药调理,辨证施治
风水相搏证:常见于急性肾炎初期,眼睑浮肿迅速波及全身,伴恶寒发热、小便不利。方选越婢加术汤,麻黄宣肺利水,白术健脾燥湿,石膏清解郁热,生姜、大枣调和营卫。
湿热内蕴证:患者出现水肿、口苦口干、小便短赤等症状。常用五味消毒饮合三妙丸加减,清热解毒,清热燥湿。
脾肾气虚证:水肿反复,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补中益气汤合无比山药丸,补中益气,健脾补肾。
具体症状用药:水肿明显者加茯苓、泽泻、车前子等利水消肿;蛋白尿者用芡实、金樱子、桑螵蛸收敛固涩;血尿者加小蓟、白茅根、侧柏叶凉血止血。
2. 针灸疗法,调和气血
针灸作为中医特色疗法,通过针刺特定穴位调节身体气血运行,改善肾脏功能。
常用穴位:肾俞穴补肾气;足三里调节脾胃,减轻肾脏负担;三阴交调理肝、脾、肾三阴经,促进水液代谢平衡。
针刺方法: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针刺手法,如提插补泻。
3. 外治疗法,辅助康复
穴位敷贴:选取肾俞、关元、气海等穴位,敷贴具有温肾利水、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细末。
中药灌肠:对于慢性肾炎伴肾功能不全者,用大黄、牡蛎、蒲公英等中药煎汤灌肠,排出体内毒素。
推拿药浴:推拿采用腹部摩运法,促进脾胃运化;药浴选用桂枝、艾叶、益母草等煎汤熏洗,促进水湿外排。
4. 饮食调护,生活调摄
饮食原则:遵循低盐、低脂、优质蛋白的饮食原则。水肿明显者严格控制盐摄入,每日不超过3克;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如苹果、橙子、菠菜等。
食疗方:湿热蕴结者宜食冬瓜、赤小豆、薏苡仁等清热利湿之品;脾虚湿盛者多食山药、扁豆、莲子等健脾食物;阳虚水泛者可服羊肉当归汤温阳利水。
生活调摄: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季节交替时及时增减衣物,防止感冒;适度练习导引术,如六字诀之吹字功,补肾利水。
三、典型案例与现代研究
典型案例:《续名医类案》载朱丹溪治水肿案,通过实脾饮加减治愈水肿患者。现代临床研究显示,真武汤治疗肾病综合征水肿总有效率可达87.5%,显著降低24小时尿蛋白定量。
预防调摄:强调治未病,春季防风保暖,长夏避免居处潮湿,冬季宜早卧晚起。定期检测体重,若每周增加2公斤以上需及时就医。
四、结语
中医治疗肾炎,注重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通过中药调理、针灸疗法、外治疗法及饮食调护等多维度治疗,旨在恢复脏腑协调,促进患者康复。同时,强调生活调摄与预防调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复发。在肾炎的治疗过程中,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与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了全面而有效的康复之路。
(刘亚勤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肾脏病风湿免疫科一病区 主治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