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吸入治疗作为哮喘管理的核心手段,其正确使用直接关系到疾病控制效果。令人震惊的是,临床数据显示近90%的患者在使用吸入剂时存在各种误区,这些错误轻则影响药效,重则可能导致急性发作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将系统梳理哮喘吸入剂使用的关键要点,帮助您避开这些"致命坑"。
一、压力定量吸入器的正确使用步骤
压力定量吸入器(如万托林、辅舒酮)是哮喘患者最常用的装置,但90%的患者在使用时都存在操作不当的问题。正确的使用方法包括四个关键步骤:
使用前准备 :首次使用或超过7天未用时,应先向空中试喷1-2次激活装置。每次使用前必须充分摇匀5-10秒,确保药物均匀混合。
呼气技巧 :缓慢呼气至肺部完全排空,同时保持头部稍后仰约30度,这个姿势有助于打开气道。
吸入时机 :嘴唇紧密包住吸嘴形成密封后,开始缓慢深吸气(速度约30L/min),在吸气初1/3阶段按下药罐。临床数据显示,按压与吸气不同步会使肺部沉积率从20%骤降至5%。
后续处理 :屏息10秒使药物充分沉积,然后用温水漱口3次,特别注意仰头漱喉。未漱口患者口咽部真菌感染率是规范漱口者的3-5倍。
二、干粉吸入器的精准操作要点
干粉吸入器(如舒利迭、信必可)对吸气流速有严格要求(≥60L/min),操作不当会使药效下降50%以上。使用准纳器时需特别注意:
上药步骤 :45%患者只打开拇指柄而忘记推滑动杆,导致实际未上药。正确做法是水平推动滑动杆到底部听到"咔哒"声,此时剂量窗会显示减少一次。
呼气禁忌 :绝对不可对着吸嘴呼气,湿气会使药粉结块。正确做法是转头向一侧呼气,保持装置干燥。
吸入力度 :需要快速有力的深吸气(像吸珍珠奶茶),持续时间应达2-3秒。吸气流速不足时,药物会大量沉积在口咽部而非肺部。
剂量确认 :当剂量指示窗显示红色时,即使摇晃有声也表明剩余剂量不足20次,应及时备药。
三、激素吸入剂的三大认知误区
关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存在三个普遍误区:
恐惧心理 :70%患者担心"激素副作用"而自行减药。实际上,ICS的全身生物利用度不足1%,规范使用下骨质疏松风险仅为口服激素的1/100。
停药时机 :58%患者症状缓解立即停药,导致炎症反跳。正确做法是症状控制3-6个月后,在医生指导下阶梯式减量(每3个月减25%剂量)。
漱口忽视 :不漱口可使口咽部假丝酵母感染风险增加5倍,声音嘶哑发生率提高3倍。
四、急性发作时的救命法则
哮喘急性发作时,吸入剂使用有特殊要求:
用药姿势 :采取高坐卧位(床头抬高45度),这个体位可使肺活量增加15-20%。
给药策略 :首次可连续吸入2-4喷速效β2激动剂(如沙丁胺醇),间隔2-3分钟。但需严格遵守"1小时不超过8喷,24小时不超过24喷"的安全红线。
装置选择 :急性发作时推荐配合储雾罐使用,可使肺部沉积率从20%提升至35%。
五、日常管理的五大盲区
储存条件 :高温(>30℃)会使压力容器爆炸风险增加3倍,最佳储存条件是25℃以下干燥环境。
清洁维护 :未定期清洁的吸入器细菌污染率高达65%。压力定量气雾剂每周应用干棉签清洁吸嘴。
过期使用 :开启3个月后的气雾剂输出剂量下降40%。
肺功能监测 :仅凭症状判断控制情况会漏诊30%的病情恶化。
复诊缺失 :不复诊患者急性住院率是规律复诊者的2.5倍。
六、特殊人群使用要点
儿童患者 :6岁以下必须配合储雾罐+面罩使用,面罩应覆盖口鼻但不过紧(留1cm空隙)。
老年患者 :可选择软雾吸入器(如能倍乐),其操作简单且对吸气流速要求低。
孕产妇 :布地奈德是妊娠安全分级B类药物,哺乳期也可使用。
掌握这些关键要点,避开常见误区,才能确保吸入治疗发挥最大效果,真正控制哮喘症状。建议每3个月复诊一次,由专业医护人员评估吸入技术和疾病控制情况。
(邹阳 淅川县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