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作为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的脑血管疾病,其二级预防显得尤为重要。二级预防旨在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及最佳的生活方式,减少脑梗死的再次发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详细介绍脑梗死的二级预防中,三种不可或缺的药物及其相关注意事项。
一、抗血小板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是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基石之一,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临床中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为阿司匹林,每日剂量通常为75-100mg。若患者因胃部疾病(如胃溃疡、胃出血等)不能耐受阿司匹林,可考虑使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但费用相对较高。对于房颤患者,华法林可作为抗血小板药物的替代选择。
注意事项:
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需注意胃肠道反应,胃溃疡患者需谨慎使用。
定期检查凝血功能,避免与其他抗凝药物混用。
剂量需严格遵医嘱,擅自增减可能影响疗效。
二、降压药物
高血压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降压药物在脑梗死的二级预防中占据重要地位。降压药物种类繁多,如ACE抑制剂、ARB、钙通道阻滞剂等,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并规律服用,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长效降压药物,即每天只需服用1-2次的降压药,因其服用方便、血压控制平稳,更受患者青睐。
注意事项:
降压药物需长期服用,不可随意停药。
定期监测血压,根据血压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注意药物副作用,如干咳、低血压等。
三、降脂药物
他汀类药物是脑梗死二级预防中常用的降脂药物,主要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少血管斑块的形成,从而降低脑梗死再次发作的风险。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是他汀类药物的代表,需长期服用。
注意事项:
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脂水平和肝酶指标,调整用药方案。
注意肌肉疼痛或肝功能异常等副作用。
避免大量食用西柚类水果,以免影响药物代谢。
四、综合预防措施
除了上述三种药物外,脑梗死的二级预防还需结合以下综合措施:
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方式加以控制。
饮食调整:低盐、低脂饮食,多摄入膳食纤维,减少高盐、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定期体检:定期检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调整;定期进行脑血管影像学检查,了解脑血管状况。
积极康复:进行康复训练,如物理治疗、语言治疗等,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
健康生活方式:适量运动,如散步、游泳、慢跑等,每周至少150分钟;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每晚睡眠时间应保持在7-9小时;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总之,脑梗死的二级预防需要综合多种措施,其中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物和降脂药物是不可或缺的三种药物。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管理,加强自我管理,以达到最佳的预防效果。
(冯明冉 封丘县人民医院 药剂科 主管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