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淋巴水肿?
淋巴水肿是由于淋巴系统功能障碍,导致淋巴液在组织间隙异常积聚而引起的肿胀。人体的淋巴系统如同一套精细的“排水网络”,正常情况下,淋巴液会带着蛋白质、水分和废物,通过淋巴管回流至血液循环。一旦这个循环被打破,就可能出现淋巴水肿。它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淋巴水肿多因先天性淋巴管发育异常所致;继发性淋巴水肿则常由手术、放疗、感染、肿瘤侵犯淋巴管等因素引发。
二、淋巴水肿的危害
外观畸形:肢体或身体局部出现持续性肿胀,皮肤增厚、粗糙,严重影响外貌,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甚至导致自卑、焦虑等情绪问题。
功能障碍:长期水肿会使肢体沉重、活动受限,关节灵活性降低,影响日常行动,如行走、抓握等动作变得困难,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皮肤问题:容易引发皮肤感染,反复出现皮炎、湿疹,皮肤破溃后难以愈合,增加败血症等严重感染风险。
淋巴管炎频发:水肿为细菌滋生提供温床,细菌易侵入淋巴管,引发急性淋巴管炎,出现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频繁发作加重身体损害。
三、诊断方法
病史询问:医生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手术、放疗、感染、家族遗传等可能诱发淋巴水肿的病史,初步判断病因。
体格检查:观察肢体或患处肿胀程度、皮肤状况,通过按压判断水肿性质,对比两侧肢体差异,评估淋巴回流受阻情况。
影像学检查:如淋巴管造影,能清晰显示淋巴管的形态、结构和通畅程度;超声检查可辅助判断淋巴结是否肿大、淋巴管有无扩张等;磁共振成像(MRI)也有助于精准评估病情。
四、康复治疗手段
物理治疗
压力治疗:穿戴合适的压力绷带或压力衣,借助外部压力促进淋巴液回流,减轻水肿。压力需适中且循序渐进,避免影响血液循环。
手法淋巴引流(MLD):由专业治疗师运用特定手法,沿着淋巴回流方向轻柔按摩,引导淋巴液流向正常淋巴管,减轻局部积液,通常需长期坚持,每天进行数次。
运动疗法:适度运动增强肌肉泵功能,促进淋巴循环。例如简单的抬腿、屈伸关节运动,以及散步、游泳等有氧运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防止水肿加重。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感染。每日用温水清洗,避免烫伤,使用温和护肤品,防止皮肤干裂,一旦出现破损及时处理。
饮食调整:低盐饮食减少水钠潴留,增加富含蛋白质食物摄入,如瘦肉、鱼类、豆类,助力组织修复,同时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营养均衡。
五、日常自我管理
抬高患肢:休息时将水肿肢体垫高,高于心脏水平,利于淋巴液回流,减轻肿胀,每天至少抬高数次,每次持续一段时间。
体重控制:肥胖会增加下肢压力,不利于淋巴回流,通过合理饮食与运动维持健康体重。
避免损伤:小心呵护水肿部位,避免碰撞、蚊虫叮咬,防止皮肤破损引发感染。
定期复查:按照医生建议定期回医院复查,监测水肿变化、淋巴管功能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淋巴水肿虽棘手,但只要正确认识、积极治疗与精心自我管理,就能有效控制病情,重拾健康生活。患者与家属需携手,共同应对这一挑战,让生活不再被淋巴水肿的阴霾笼罩。
(李文阁 南阳南石医院 康复治疗二部 主管康复治疗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