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从中医角度看:如何预防和治疗静脉曲张

2025-08-01 08:3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人的小腿上青筋凸起、蜿蜒扭曲,如同蚯蚓般盘踞在皮肤表面,这便是静脉曲张的典型表现。中医将这种病症称为 “筋瘤”,在古籍中早有记载。《外科正宗》中描述:“筋瘤者,坚而色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 中医对静脉曲张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预防和治疗方法也蕴含着独特的智慧。

一、中医对静脉曲张的认知:病因与病机
中医认为,静脉曲张的发生与人体气血运行密切相关,其核心病机可概括为 “气血瘀滞、脉络不通”。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 气虚血瘀:中医认为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的推动作用是血液正常运行的关键。若因长期劳累、久病体虚等导致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就会使血液在经脉中瘀滞,久而久之便会导致脉络扩张、迂曲,形成筋瘤。这类患者往往还伴有乏力、气短、面色苍白等气虚症状。

2. 寒湿侵袭:寒湿之邪具有凝滞、收引的特性。当寒湿侵袭人体下肢时,会导致经脉收缩、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血瘀。正如《灵枢・百病始生》中所说:“寒邪客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 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环境中的人,更容易受到寒湿之邪的侵袭,增加静脉曲张的发病风险。

3. 肝肾不足: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会导致筋脉失养、弹性减弱,从而使经脉容易松弛、扩张。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肾之气逐渐衰退,这也是中老年人更容易患上静脉曲张的原因之一。

4. 情志不畅:长期精神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气滞则血瘀,瘀血阻滞经脉,便可能引发静脉曲张。

二、静脉曲张的中医预防:未病先防
中医强调 “治未病”,对于静脉曲张,做好预防工作至关重要。根据其病因病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调畅气血

(1)适度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八段锦等,能够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腿部肌肉力量,有助于预防静脉曲张。运动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以免耗伤气血。

(2)合理饮食:中医认为,气血的生成依赖于脾胃的运化功能。日常饮食应注意营养均衡,多吃一些具有补气、活血作用的食物,如山药、红枣、桂圆、桃仁、红花等。同时,要避免过多食用生冷、油腻的食物,以防损伤脾胃,影响气血生成。

2. 避寒保暖

要注意下肢的保暖,避免长时间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在天气寒冷时,应及时增添衣物,穿宽松、保暖的裤子。夏季使用空调时,不要让冷风直接吹向腿部,以免寒湿之邪侵袭。

3. 养护肝肾

(1)规律作息:中医认为,晚上 11 点至凌晨 3 点是肝胆经和肾经当令的时间,此时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肝肾的修复和滋养。要避免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2)适度滋补:对于肝肾不足的人群,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服用一些滋补肝肾的中药,如枸杞、女贞子、杜仲等。同时,要注意节制性生活,以免耗伤肾精。

4. 调节情志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通过听音乐、旅游、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避免肝气郁结。

三、静脉曲张的中医治疗: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静脉曲张注重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和体质,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常见的证型及治疗方法如下:

1. 气虚血瘀证

症状:下肢青筋迂曲,状如蚯蚓,伴有下肢沉重、乏力,活动后加重,面色苍白,舌淡紫,脉细弱。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常用药物有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等。黄芪大补元气,推动血行;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地龙通络。

2. 寒湿凝滞证

症状:下肢青筋迂曲,伴有下肢怕冷、沉重、疼痛,遇寒加重,得温则减,舌淡苔白腻,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常用药物有当归、桂枝、芍药、细辛、通草、甘草、大枣等。当归养血活血;桂枝、细辛温经散寒;芍药和血;通草通络;甘草、大枣调和诸药。

3. 肝肾不足证

症状:下肢青筋迂曲,病程较长,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舌淡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活血通络。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常用药物有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当归、川芎、牛膝等。熟地、山茱萸、山药滋补肝肾;泽泻、茯苓利水渗湿;丹皮清热凉血;当归、川芎活血化瘀;牛膝引血下行,通络止痛。

四、中医外治法:辅助治疗显成效
除了内治法,中医外治法在静脉曲张的治疗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1. 中药熏洗

将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中药,如艾叶、红花、透骨草、生姜等,加水煮沸后,先熏后洗下肢。通过药物的温热作用和药力,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缓解下肢沉重、疼痛等症状。

2. 针灸治疗

选取下肢的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血海、阳陵泉等进行针灸。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能够改善下肢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3. 推拿按摩

由专业的推拿师对下肢进行推拿按摩,采用揉、捏、按、摩等手法,促进下肢气血运行,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静脉曲张严重、有溃疡或出血倾向的患者,应避免推拿按摩。

4. 中药外敷

将中药制成膏剂或散剂,外敷于患处。如将活血化瘀的中药研成粉末,用醋或酒调成糊状,敷于下肢青筋迂曲处,能够起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

五、中医治疗的注意事项
1. 中医治疗静脉曲张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患者应坚持治疗,不要半途而废。

2. 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适当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

3. 对于病情严重,如出现下肢溃疡、出血等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不要单纯依赖中医治疗。

4. 服用中药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要自行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总之,中医在静脉曲张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通过辨证施治、内外结合的方法,能够有效预防静脉曲张的发生,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治疗方法也应因人而异,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预防工作,才能更好地远离静脉曲张的困扰。

(刘永恒 鄢陵县中医院 普外一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