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典型阑尾炎有哪些症状?如何区分早期和晚期表现?

2025-04-10 09:2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病机制通常始于阑尾管腔阻塞(如淋巴滤泡增生、粪石嵌顿或异物堵塞),继而引发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了解该疾病的典型症状及其在不同阶段的演变特点,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以下是详细阐述:

一、典型症状全貌

患者最初常感到上腹部或脐周出现隐痛不适,这种定位模糊的疼痛被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固定于右下腹麦氏点(即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并转为持续性钝痛或锐痛。伴随疼痛加剧,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这是由于炎症刺激腹膜及自主神经所致。此外,体温轻度升高(多为低热)、食欲减退、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也会陆续显现。若未及时干预,局部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构成的腹膜刺激征将成为重要体征,提示炎症已波及壁层腹膜。部分患者可能因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泻或便秘交替现象。

二、早期表现的特征与识别要点

在疾病初期(发病6~12小时内),症状多呈现非特异性特点。此时的核心表现为间歇性的上腹或脐周胀痛,类似消化不良引起的不适感,容易被误认为普通肠胃问题。这种疼痛具有游走性,尚未形成明确的解剖学定位。患者可能仅有轻微的厌食和轻度恶心,但无剧烈呕吐;体温通常正常或仅轻微偏高(<37.5℃)。体格检查时,腹部柔软且无固定压痛点,深压右下腹区域可能诱发短暂不适,但缺乏典型的反跳痛。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略增,但未达到显著异常水平。此阶段的关键线索在于疼痛从内脏神经支配区域向体表投射的过程——即所谓的“转移性腹痛”,这是阑尾炎区别于其他急腹症的重要标志。若能在此时段捕捉到这一动态变化,结合病史询问(如既往类似发作史),可大大提高早期诊断率。

三、晚期表现的恶化趋势与并发症预警

当病程超过24小时进入晚期阶段后,病理生理过程发生质变。原本局限的黏膜层炎症突破浆肌层,导致全层坏死甚至穿孔。此时,右下腹疼痛转为持续性剧痛,任何体位改变均无法缓解,患者常被迫屈曲下肢以减轻张力。腹膜受累引发明显的肌卫现象:按压病变部位后突然松手时,会因腹壁反弹而产生尖锐刺痛(反跳痛);咳嗽、转动身体等动作也会牵拉腹膜加重疼痛。随着渗出液增多,局部可触及边界不清的包块(炎性包块或脓肿形成)。全身状况急剧恶化,高热(>38.5℃)、寒战、心率加快等脓毒血症表现相继出现。更严重的是,一旦发生穿孔,感染性物质扩散至整个腹腔会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表现为板状腹、肠鸣音消失及感染性休克征兆(如血压下降、意识模糊)。此时影像学检查(超声/CT)可见阑尾肿胀增粗、周围脂肪间隙模糊,腔内积液或积气提示坏疽可能。晚期患者还可能出现黄疸(门静脉炎)、血尿(输尿管受累)等邻近器官受侵的特殊表现。

四、鉴别诊断的关键节点

区分早晚期的临床意义不仅在于治疗方案的选择(保守治疗vs手术干预),更关乎预后评估。早期患者通过腹腔镜微创手术即可彻底清除病灶,术后恢复快;而晚期病例因组织水肿严重、粘连广泛,手术难度增大且并发症风险升高。值得注意的是,儿童、孕妇及老年人群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婴幼儿表现为哭闹拒食伴发热;妊娠中晚期子宫增大掩盖典型体征;老年人因反应迟钝易延误诊治。因此,对于疑似病例应动态观察病情演变,每2~4小时重复查体,重点关注疼痛部位是否固定、压痛范围是否扩大以及全身状态的变化。

总之,阑尾炎的诊疗窗口期集中在发病初期,及时识别“转移性腹痛”这一核心特征,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辅助检查,能够在穿孔前实施有效干预。而晚期表现的出现则警示临床医生需警惕复杂化病程,做好应对严重并发症的准备。

(乔飒 唐河县人民医院 普外四 主治医师)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