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关节置换术:给“罢工”的骨头换个“新零件”有多神奇?

2025-08-12 20:4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65岁的张阿姨被膝关节疼痛折磨了10年,从“走两步就疼”到“下楼需扶墙”,甚至夜不能寐。直到医生建议她接受膝关节置换术,她才犹豫着躺上手术台。3个月后,她不仅能独立买菜做饭,还报名参加了社区广场舞队——这并非个例。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200万人通过关节置换术重获行动自由。这项被誉为“骨科领域皇冠明珠”的技术,究竟如何让“罢工”的关节重焕生机?本文将带您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一、关节为何会“罢工”?这些疾病是幕后推手
关节置换术并非“换骨手术”,而是用人工假体替代受损的关节面,恢复其运动功能。当关节因疾病或损伤严重到无法通过保守治疗缓解时,手术便成为最后一道防线。常见适应症包括:

1. 骨关节炎:关节的“老龄化危机”
占关节置换术的60%以上。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磨损,骨面直接摩擦引发疼痛、肿胀和畸形。晚期患者常因剧烈疼痛无法行走,甚至需要轮椅代步。

2. 类风湿关节炎:免疫系统的“错误攻击”
自身免疫病导致关节滑膜持续发炎,侵蚀软骨和骨组织,最终引发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患者常出现“天鹅颈样”手指畸形,或膝关节“内翻/外翻”畸形。

3. 创伤性关节炎:关节的“后遗症”
骨折、韧带损伤等严重创伤可能破坏关节结构,导致长期疼痛和活动受限。例如,股骨颈骨折后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股骨头坏死,需髋关节置换。

4. 股骨头坏死:骨骼的“缺血性死亡”
长期使用激素、酗酒或外伤可能导致股骨头血供中断,骨组织坏死塌陷。患者常感到髋部剧痛,行走时“跛行”。

5. 先天性或发育性畸形:关节的“先天缺陷”
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髋臼发育不良等,若未在儿童期矫正,成年后可能发展为严重骨关节炎,需手术干预。

二、手术揭秘:如何给关节“换零件”?
以全膝关节置换术为例,手术通常需1-2小时,分为以下步骤:

1. 精准切除:去除“损坏部件”
医生通过X光、CT或3D打印技术提前规划手术方案,术中切除病变的关节软骨和部分骨质(如膝关节的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保留健康骨组织。

2. 定制假体:匹配“新零件”
人工关节由金属(如钴铬合金、钛合金)和高分子聚乙烯(耐磨性强)制成,分为“股骨组件”“胫骨组件”和“髌骨组件”(膝关节)。假体表面覆盖多孔涂层,促进骨组织长入,实现“生物固定”。

3. 精细安装:固定“新关节”
骨水泥型: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将假体与骨面粘合,适合骨质疏松患者;

生物型:依赖骨组织长入假体多孔结构实现固定,适合年轻、骨质量好的患者。

4. 功能重建:恢复“运动轴”
医生会调整假体角度和韧带张力,确保关节屈伸、旋转等动作自然流畅。例如,膝关节置换后需达到0°(伸直)至120°(屈曲)的活动范围。

三、术后奇迹:从“寸步难行”到“健步如飞”
1. 疼痛消失:告别“止痛药依赖”
90%以上的患者术后疼痛显著缓解,甚至完全消失。一位髋关节置换患者描述:“手术前,每走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手术后,我第一次发现走路可以这么轻松。”

2. 功能恢复:重获生活自理能力
术后1-3天,患者可在助行器辅助下下地行走;1个月后基本能独立生活;3-6个月可恢复低强度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研究显示,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平均提升40%。

3. 长期耐用:人工关节的“寿命”
随着材料和技术进步,人工关节寿命显著延长:

髋关节:90%以上可使用20年以上;

膝关节:85%以上可使用15-20年。

年轻、活动量大的患者可选择耐磨性更强的陶瓷假体,进一步延长使用寿命。

四、手术并非“一劳永逸”:这些风险需警惕
尽管关节置换术成功率超95%,但仍存在潜在风险:

1. 感染:最严重的并发症
发生率约1%-2%,但一旦发生可能导致假体松动、失败。预防措施包括术前严格消毒、术中无菌操作和术后抗生素使用。

2. 血栓:静脉的“隐形杀手”
术后长期卧床可能引发深静脉血栓(DVT),严重时可导致肺栓塞。患者需穿戴弹力袜、使用抗凝药物,并尽早下床活动。

3. 假体松动或磨损:时间的挑战
长期使用后,假体可能因骨吸收或磨损导致松动,需二次手术(翻修术)。翻修术难度更高,但技术成熟,成功率仍可达80%以上。

4. 神经血管损伤:罕见的意外
手术可能损伤周围神经或血管,导致感觉异常或出血。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可将风险控制在极低水平。

五、科学养护:让人工关节“延年益寿”
1. 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
体重每减轻5公斤,假体磨损风险降低20%。建议术后保持BMI<25,避免肥胖加剧假体损耗。

2. 合理运动:避免“过度使用”
推荐运动:游泳、骑自行车、散步等低冲击运动;

避免运动:跑步、跳跃、登山等高强度运动,以及深蹲、跪姿等增加关节压力的动作。

3. 定期复查:早发现早干预
术后1年、3年、5年需定期复查X光,观察假体位置和骨吸收情况。若出现疼痛、肿胀或活动受限,应及时就诊。

4. 预防感染:守护“人工关节”
术后需避免拔牙、泌尿系统感染等可能引发血源性感染的操作。若需进行其他手术,应提前告知医生自己有人工关节,以便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六、结语
关节置换术,是人类对抗关节疾病的“终极武器”。它不仅能让患者摆脱疼痛、重获行动自由,更赋予他们重新拥抱生活的勇气。随着3D打印、机器人辅助等技术的普及,未来的关节置换将更加精准、个性化。或许有一天,人工关节会像眼镜、假牙一样常见,成为人类延长健康寿命的重要工具。而对于每一位患者来说,这场手术的意义远不止于“换零件”——它是对生活质量的投资,是对自由与尊严的守护。

(蔡猛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骨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