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冷水冲还是涂牙膏?”——破除5大致命误区,关键急救步骤全解析!

2023-08-19 12:3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生活中意外时有发生,烧烫伤、划伤、流鼻血等情况屡见不鲜。然而,流传在民间的一些所谓“急救妙招”,非但不能缓解伤痛,反而可能雪上加霜,造成二次伤害,甚至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今天,我们就来狠狠戳破这些广为流传的错误认知,带你掌握科学有效的急救真谛。

误区一:“立刻涂抹牙膏/酱油/食用油”

很多人习惯在伤口上涂各种东西,觉得能消炎止痛。大错特错!牙膏里的薄荷醇、香料会刺激创面,引发剧烈疼痛;酱油、食用油更是细菌培养基,大大增加感染风险。正确做法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用无菌纱布轻轻覆盖即可。若有轻微灼烧感,可用流动清水轻柔冲洗降温。

误区二:“火烧伤要用冰块冷敷”

急性损伤后立即冰敷看似合理,但对烧烫伤而言却是灾难性的操作。低温会导致血管急剧收缩再扩张,破坏已经受损的组织细胞,加重肿胀和疼痛。正确的降温方式是用常温或微凉的流水持续冲洗15-20分钟,直至皮肤表面不再灼热。切记水流不宜过猛,避免冲掉表皮碎片。

误区三:“流鼻血要仰头止血”

小时候长辈总让我们仰起下巴止鼻血,实际上这样做会让血液倒流入咽喉,轻则引起咳嗽呛咳,严重时可能误吸进气管导致窒息。科学的方法是身体前倾,用手指捏住鼻翼软骨处压迫止血,同时用嘴呼吸。若出血量大或难以停止,必须立即就医排查凝血功能障碍等问题。

误区四:“所有伤口都能用酒精消毒”

浓度过高的酒精会杀死新生肉芽组织,延缓愈合过程,特别是对于表皮缺损的开放性伤口。家庭应急处理推荐使用碘伏棉签进行温和消毒,它刺激性小且杀菌效果好。对于较深较大的伤口,最好由专业医护人员评估是否需要缝合及打破伤风针。

误区五:“扭伤后马上热敷按摩”

刚受伤时就搓揉热敷绝对是禁忌!此时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尚未停止,热敷只会加剧肿胀淤青。应遵循RICE原则: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加压包扎)、Elevation(抬高患处)。48小时内以间歇性冰敷为主,每次不超过20分钟,之后视情况逐步过渡到温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黄金急救法则总结:

冷静评估环境安全:确保自身与伤者脱离危险源后再施救;

判断伤情轻重缓急:优先处理威胁生命的紧急状况(如大出血、呼吸困难);

遵循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止血→包扎→固定→转运;

谨慎对待特殊部位损伤:眼睛、口腔、生殖器等敏感区域的处理需格外小心;

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复杂创伤务必尽快送医,不要迷信偏方耽误治疗时机。

真正的急救不是炫技表演,而是基于医学原理的精准施策。摒弃那些代代相传的错误观念,用科学知识守护生命安全。当意外来临,你的每一个正确决策都可能成为改写结局的关键一笔!

(黄玉珍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