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肺结节≠肺癌:正确认识肺结节,避免过度焦虑与忽视

2025-04-21 12:4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体检报告单上“肺结节”三个字,犹如一道惊雷,瞬间击中无数人的心房,恐惧、焦虑的情绪随之蔓延。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肺结节并不等同于肺癌,二者之间存在着本质区别。正确认识肺结节,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必过度恐慌,这才是面对它应有的态度。

肺结节是指影像学上直径小于或等于3厘米的局灶性、类圆形的密度增高阴影,可单发也可多发。它的成因复杂多样,可能是良性病变,如炎症后的瘢痕组织、结核球、错构瘤等;也可能是癌前病变或早期肺癌的表现。就像一片茂密森林中的树木,大部分都只是普通的灌木丛(良性结节),只有极少数才有可能发展成参天大树(恶性肿瘤)。据相关数据显示,初次发现的肺结节中,恶性比例不足20%,这意味着绝大多数肺结节是安全的。

当首次发现肺结节时,医生通常会根据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以及生长速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一般来说,直径较小(如小于5毫米)、边缘光滑、密度均匀且长期无明显变化的结节多为良性;而那些直径较大(超过8毫米)、形状不规则、有毛刺征、分叶状或者短期内迅速增大的结节则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看到可疑特征就判定为癌症,因为有些炎性假瘤也可能表现出类似恶性的特征。此时,进一步检查至关重要。

胸部CT薄层扫描是目前诊断肺结节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能提供更清晰的图像细节,帮助医生判断结节的性质。有时还会结合PET - CT来判断结节的代谢活性,如果结节摄取FDG较高,提示其可能具有更高的恶性风险。不过,最终确诊往往依赖于病理活检,通过穿刺取样或手术切除获取组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结构才能明确是否为癌细胞。

对于被检出肺结节的患者而言,保持冷静的心态尤为重要。一方面,不要因为恐惧而盲目追求过度治疗。例如,一些患者得知自己有肺结节后,不顾及自身实际情况,强烈要求立即手术,这不仅增加了不必要的创伤和经济负担,还可能给身体带来其他并发症。另一方面,也不能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即使是良性结节,也应按照医嘱定期复查,动态观察其变化情况。一般建议初次发现后的3 - 6个月进行首次随访复查,若无明显变化,后续可适当延长复查间隔时间。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降低肺部疾病的风险。戒烟是最关键一步,烟草中的有害物质是导致肺癌的重要元凶;尽量避免接触二手烟、厨房油烟等有害气体;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注重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物。这些措施虽然不能直接消除已有的肺结节,但可以为肺部健康创造良好的内环境。

肺结节不等于肺癌,它是一个需要我们谨慎对待但又不必过度惊恐的信号。通过科学的检查手段、理性的判断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完全有能力与肺结节和平共处,守护好自己的呼吸健康。让我们摒弃无端的焦虑与忽视,用知识和行动为自己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张姗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东院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