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林晓:中医内科之妙:脾虚湿盛的应对

2023-10-06 12:3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中医内科的浩瀚世界里,脾虚湿盛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身体状态,对人们的健康有着诸多影响。

 

脾虚湿盛,顾名思义,是指脾气虚弱与湿气过盛同时存在的情况。中医认为,脾乃后天之本,主运化。它就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枢纽”,负责将我们摄入的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并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当脾气虚弱时,这个“枢纽”的运转就会出现问题,导致水湿不能正常运化,从而在体内积聚,形成湿气。

 

脾虚湿盛的人往往会有一系列的表现。在外观上,可能会出现面色萎黄、肢体浮肿等症状。面色萎黄是因为脾主气血生化,脾虚则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而肢体浮肿则是由于湿气阻滞,水液代谢失常,多余的水分停留在身体组织中。此外,还可能会有舌苔厚腻、舌体胖大且边缘有齿痕等表现。舌苔厚腻是湿气在体内的一种反映,而舌体胖大、齿痕则是因为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导致水湿内停,使舌体变大,挤压牙齿而形成齿痕。

 

在身体感受方面,脾虚湿盛的人常常会感到身体沉重、困倦乏力。这是因为湿气具有重浊的特性,会让人感觉像是被什么东西束缚着一样,提不起精神。同时,还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溏泄等症状。食欲不振是因为脾虚不能运化食物,使胃的受纳功能也受到影响;消化不良则是由于脾胃虚弱,不能将食物充分消化吸收;大便溏泄则是因为湿气下注肠道,使大便不成形。

 

那么,面对脾虚湿盛,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饮食调理是关键。要避免食用生冷、油腻、甜腻的食物。生冷食物容易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化功能减弱;油腻食物难以消化,会加重脾胃负担;甜腻食物则容易生湿。可以多吃一些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芡实、白扁豆等。山药性平,味甘,具有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的作用;薏米性凉,味甘淡,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功效;芡实性平,味甘涩,能益肾固精、健脾止泻;白扁豆性微温,味甘,有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的作用。此外,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生姜、大枣等,以助脾胃阳气,促进水湿的运化。

 

其次,生活习惯的调整也非常重要。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中医认为,夜晚是阳气入里、阴气主外的时候,如果熬夜,就会消耗人体的阳气,影响脾胃的功能。同时,要适当增加运动量。运动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帮助身体排出湿气。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另外,要注意居住环境的干燥通风,避免居住在潮湿的地方。如果居住环境潮湿,可以使用除湿器等设备来降低室内湿度。

 

再者,中医的一些特色疗法也可以有效地缓解脾虚湿盛的症状。比如艾灸,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补益阳气的作用。可以选择艾灸足三里、关元、中脘等穴位。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具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的功效;关元是任脉上的穴位,具有补肾培元、温阳固脱的作用;中脘是任脉上的穴位,也是胃的募穴,具有健脾和胃、降逆利水的功效。此外,还可以进行拔罐、刮痧等疗法,这些疗法也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排出湿气的作用。

 

最后,情绪的调节也不容忽视。中医认为,情志失调也会影响脾胃的功能。过度的思虑、忧愁、愤怒等情绪都会使脾气郁结,影响脾胃的运化。因此,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等方式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脾虚湿盛的调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坚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定期去看中医,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个体化的调理。同时,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如果症状没有得到改善或者出现了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总之,脾虚湿盛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身体状态。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生活习惯的调整、中医特色疗法的运用以及情绪的调节,我们可以有效地应对脾虚湿盛,维护身体的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享受美好的生活。

 

(林晓 新野县新甸铺镇卫生院)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4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