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董坤印:输血科学:了解血液如何救人生命

2023-10-26 12:0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输血是通过将血液或血液成分从一个健康个体转移到另一个需要的个体体内,以救治因失血、某些疾病或医疗条件导致的血液成分缺乏。输血可以挽救生命,但必须在严格的安全措施下进行,以防止输血相关的并发症和疾病传播。在进行输血之前,需要对供血者和受血者进行血液类型匹配,确保血液兼容,避免发生免疫反应。此外,现代输血实践还包括对血液进行筛查,以排除可能存在的传染病,如HIV、肝炎等。输血通常在医院或专业医疗机构中进行,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

一、血液的成分

血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它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是血液的液态部分,其中包含了水、电解质、营养物质、蛋白质(如白蛋白、球蛋白)、激素、酶和代谢产物等。血细胞则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主要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维持身体的氧气供应和酸碱平衡。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抵御外来病原体和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的细胞。

血小板:在血液凝固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能够迅速聚集在伤口处,形成血栓,防止血液过度流失。

  • 输血的过程

血液救人生命主要通过输血的方式。输血是将健康人的血液或血液成分输入到需要的患者体内,以补充患者血液中的不足成分,改善其血液循环,恢复和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输血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贫血、凝血功能障碍、严重感染、手术中失血过多等情况。输血前,需要对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液进行严格匹配,以避免输血反应和传播疾病。

输血是指将同血型的全血或成分血(如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等)通过静脉途径输入患者体内,以补充或替代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液成分不足或功能异常。输血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在进行输血前,首先需要对患者的血型进行鉴定,以确保所输血液与患者血型相匹配。同时,还需要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以检测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与供血者红细胞反应的抗体,以及供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与受血者红细胞反应的抗体。

2.血液采集与制备:血液可以从献血者处采集,经过严格筛选和检测后,分离出所需的血液成分。全血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进一步分离成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等成分血。

3.输血操作:在输血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生命体征、输血史、过敏史等。输血时,需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同时,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

三、输血后的不良反应

输血虽然在许多情况下是挽救生命的必要手段,但并非完全没有风险。输血后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些反应可以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两大类。

免疫性不良反应主要包括:

  1. 急性溶血反应:这是输血过程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通常由于血型不匹配或抗体反应引起。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寒战、腰背痛、血红蛋白尿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2.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这种反应通常与白细胞抗体有关,患者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但一般不会危及生命。
  3. 过敏反应:由于患者对某些血液成分过敏,输血后可能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

非免疫性不良反应主要包括:

  1. 循环负荷过重:对于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输血过快或输血量过多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等症状。
  2. 传播疾病:尽管现代输血技术已经大大降低了这一风险,但理论上输血仍有可能传播某些病毒性疾病,如HIV、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等。

为了减少输血后的不良反应,医院和输血科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措施:

  1. 严格筛选和检测供血者:确保供血者健康,无传染病史,血液检测结果正常。
  2.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确保供血者和受血者血型完全匹配,避免免疫性不良反应。
  3. 输血前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输血史、过敏史等,以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4. 输血过程监控: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5. 输血后监测:输血后继续观察患者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迟发性不良反应。

四、输血在救人生命中的作用

输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得它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输血不仅能够挽救因失血过多而濒临死亡的患者,还能为那些患有严重贫血、血液疾病、免疫缺陷等疾病的患者提供生命支持。总之,输血科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在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继续加强输血科学的研究和应用,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希望和康复。

(董坤印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输血科 主管技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4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