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曹娅敏:脑梗塞在CT扫描中的表现

2024-09-14 09:3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脑梗塞,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计算机断层扫描(CT)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快速且相对廉价的影像检查方法,在脑梗塞的诊断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将详细探讨脑梗塞在CT扫描中的表现,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脑梗塞的病理生理基础

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的血流突然中断,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这种血流中断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但不限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栓塞等。当脑组织缺血达到一定程度和时间后,神经细胞将发生不可逆的损伤,进而引发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

二、脑梗塞在CT扫描中的早期表现

脑梗塞的CT影像学表现为低密度灶,但是在脑梗塞的早期,这种低密度病灶显示并不是特别清楚,具体表现可能是正常的,不会有任何异常的表现。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局部脑组织缺血并不是特别明显,没有出现明显的水肿坏死。随着病情的进展,会逐渐出现一些低密度病灶,边缘显示比较模糊。

多于24小时以后,脑梗死的病灶在CT上表现比较清楚。所以在急性期也可以选择应用磁共振进行检查,可以做到早期诊断,可以及时采取溶栓等方法进行处理。

  1.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这是脑梗塞早期CT扫描中最具特征性的表现之一。由于血栓形成或栓塞导致的大脑中动脉血流中断,使得血管内的血液密度增高,从而在CT图像上呈现出高密度影。这一征象的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却因人而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2. 皮质边缘及豆状核区灰白质分界不清楚:在脑梗塞早期,由于缺血导致的细胞毒性水肿,使得皮质边缘和豆状核区的灰质和白质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这一表现在CT图像上可能较为隐匿,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3. 脑沟消失:脑梗死局部脑组织由于缺氧导致的水肿,会使病变区域的脑沟变浅甚至消失。这一改变在CT平扫图像上通过与健侧对比可以较为容易地识别出来。

三、脑梗塞在CT扫描中的中后期表现

随着病情的进展,脑梗塞在CT扫描中的表现也会更加明显和多样化。

  1. 低密度病灶:在发病一天后,头部CT会表现为低密度病灶,这些病灶可能呈扇形、楔形或点片状。低密度病灶的出现是由于缺血区脑组织的水肿和坏死所导致的。如果梗死面积较大,还可以出现占位效应,甚至引发脑疝等严重并发症。
  2. 模糊效应:发病后两周左右,脑梗死病灶处因水肿减轻和吞噬细胞浸润,可能与周围正常脑组织等密度,使得CT上难以分辨。这一现象被称为“模糊效应”,给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此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和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来进行综合判断。

四、CT血管造影在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

除了常规的CT平扫外,CT血管造影(CTA)也在脑梗塞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TA能够清晰地显示脑血管的形态、走行以及血流情况,对于判断血管狭窄、闭塞以及侧支循环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在脑梗塞的早期阶段,CTA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识别出责任血管,并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

五、结论

综上所述,脑梗塞在CT扫描中的表现具有多样性和时效性。在超早期阶段,CT影像学表现为低密度灶,无明显显示;而在中后期阶段,随着病情的进展和病理生理过程的变化,CT表现也会更加明显和复杂。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病史和影像学表现,结合多种检查方法进行综合判断和分析,以确保脑梗塞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同时,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精确的诊断方法问世,为脑梗塞患者的诊疗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可能。

(曹娅敏 漯河市中心医院 影像科 主管技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4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