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疝气:了解它,才能有效治疗

2024-03-22 22:4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疝气,这一在医学上被称为“疝”的疾病,虽然名字中带有“气”字,但实际上并非指体内有气体逸出或积聚,而是指人体内的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其正常的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了另一个部位。为了更有效地治疗疝气,我们需要对其有深入的了解。以下是对疝气的详细科普:

一、疝气的定义与分类

疝气,简单来说,就是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通过腹壁或其他部位的薄弱点突出了正常位置。根据发生的部位和类型,疝气可以分为多种,如腹股沟疝(包括直疝和斜疝)、股疝、切口疝、食管裂孔疝、盆底疝以及造瘘口旁疝等。其中,腹股沟疝是最常见的一种,尤其好发于男性。

二、疝气的症状与表现

疝气的症状因类型、位置和严重程度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

腹部包块:站立、负重或过度用力时,腹股沟区或其他部位可能出现肿块。平卧后,肿块可能自行恢复或消失(即可复性疝)。

腹部疼痛:疝块突出时,可能伴有疼痛或不适感。若疝块发生嵌顿或绞窄,疼痛将更为剧烈。

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等,尤其是当疝内容物为结肠或小肠时。

其他症状:如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多见于前列腺增生患者合并腹股沟疝时),以及发热、寒战等感染症状(当疝内容物坏死并继发感染时)。

三、疝气的形成原因

疝气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

遗传因素:家族中存在疝气病史的人,其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腹壁强度减弱:先天性因素如鞘突闭合不全、腹白线发育缺陷等,以及后天因素如营养不良、肥胖、腹壁切口、感染等,均可导致腹壁强度减弱,从而增加疝气的发生风险。

腹内压增高:长期便秘、排尿困难、慢性咳嗽、前列腺增生等,均可导致腹内压增高,推动内脏通过腹壁薄弱区突出,形成疝气。

四、疝气的诊断方法

疝气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常见的辅助检查包括:

X线食道造影:用于诊断食管裂孔疝。

胃镜: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辅助诊断食管裂孔疝,并可对可疑病灶进行病理学检查。

胸腹部CT:可显示病变范围、程度和胸内脏器受累情况,辅助诊断膈疝等。

B超:对腹股沟疝、股疝等有一定诊断价值。

五、疝气的治疗方法

疝气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症状较轻、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患者,如使用疝气带或疝气托等辅助治疗。手术治疗则适用于大多数疝气患者,尤其是症状较重、疝块较大或已发生嵌顿和绞窄的患者。手术方法包括传统手术和微创手术,如腹腔镜疝修补术等。

六、疝气的预防

预防疝气的发生,关键在于避免腹内压增高和腹壁强度减弱。具体措施包括: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多摄入高纤维食物,避免便秘;适度锻炼,增强腹部肌肉力量。

控制体重:肥胖者应积极减肥,以降低腹腔压力。

及时治疗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前列腺增生等,以减少腹内压增高的因素。

避免过度用力:避免重物搬运等增加腹压的活动,特别是在腹部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内。

综上所述,对疝气的深入了解是有效治疗的前提。通过掌握疝气的定义、症状、形成原因、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孙广伟 兰考第一医院 普通外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