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突然的、刻板的动作,如眨眼睛、耸肩膀、转肩膀、鼓肚子等,以及发声性抽动,如清嗓子、尖叫等。这些症状可以反复、交替出现,时轻时重,给患儿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严重影响。中医对抽动症的认识,从追根溯源的角度出发,认为其病因主要与阴阳失调、气血不和有关。以下是对抽动症中医认识病因的详细阐述。
一、抽动症的中医病因解析
先天禀赋不足
中医认为,抽动症的发病与先天禀赋密切相关。孕妇在妊娠期间的健康状况,特别是精神状况,以及曾用药物、难产、早产、剖腹产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小儿颅脑外伤或缺血、缺氧,使患儿身体虚弱,阴阳失调。此外,遗传因素也是抽动症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家族中有患病史的,会使孩子的发病率明显提高。
后天因素
饮食不当:饮食不当、营养不良,可造成小儿气血亏虚,心肝失养,血脉不畅,从而引发抽动症。
情志不舒:情感不舒、精神抑郁,可造成肝气郁结,肝郁日久,化火动风,也是抽动症的重要病因。
外邪侵袭:外邪侵袭,郁热化燥,筋脉失养,则挛急而自动,表现为抽动症状。
疾病影响:婴儿期的各种疾病,均可造成气血逆乱,而心神失养,进一步引发抽动症。
阴阳失调
中医认为,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抽动症的发生,与阴阳失调密切相关。当事物处于沉静状态时,属阴;处于躁动状态时,属阳。阴阳之间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维持着人体的动态平衡。一旦阴阳失调,阳胜则热,阴虚则寒,气血不足,阴虚内热,就会导致抽动症的发生。
二、抽动症的中医治疗原则
针对抽动症的中医病因,中医治疗的原则是调整阴阳、调和气血,使人体恢复平衡。具体治疗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抽动症,主要是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气血,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肾、化痰熄风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的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滋阴降火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如果是痰热郁结、气滞血瘀的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活血化瘀的药物进行治疗,如血府逐瘀丸、柴胡疏肝散等。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抽动症,主要是通过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以达到调整阴阳、调和气血的目的。常用的穴位包括百会、印堂、四神聪、内关、足三里等,具有镇静安神、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针灸治疗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效果。
推拿治疗
推拿治疗抽动症,主要是通过刺激人体的特定部位,以达到调整阴阳、调和气血的目的。常用的部位包括背部、腹部、四肢等,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缓解疼痛的作用。推拿治疗操作简便,副作用小,适合长期治疗。
三、抽动症的中医预防与调护
合理饮食
家长应引导孩子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饮食偏嗜等不良习惯。多食用富含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避免食用过于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适度运动
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改善脾胃功能。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如跑步、跳绳、游泳等,但避免过度劳累。
情志调节
中医认为,情志因素与抽动症的发病密切相关。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影响。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孩子身体存在的问题,为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家长应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孟祥雯 驻马店中医院 儿保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