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王海容:临床用药:不只是吃药——详解用药时机与剂量调整

2023-06-14 14:5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药物,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工具,能够治疗各种疾病,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然而,药物的使用并非简单的“吃药”二字所能概括。正确的用药时机和剂量调整对于药物疗效的发挥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探讨临床用药中的用药时机与剂量调整,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复杂而又精细的过程。

一、用药时机: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用药时间要求,正确的用药时间可以使药物发挥最佳疗效,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以下是几种常见药物的用药时机:

1、铁剂:贫血患者晚上7点服用铁剂,这是因为晚上人体对铁的吸收能力更强。

2、钙剂:人体的血钙水平在午夜至清晨最低,故临睡前服用钙剂可使钙得到充分的吸收和利用。这样不仅可以补充夜间流失的钙质,还能促进骨骼的健康。

3、降血压药物:短效的降压药宜分别于早上7点、下午3点和晚上7点三次服用,早晚两次的用药量比下午用量要少些。这是因为血压在一天之中有波动,根据血压的波动规律调整用药时间,可以更好地控制血压。

4、抗生素:抗生素药物排泄较快,为了在血液中保持一定浓度,每隔6小时应服药1次。这样可以确保药物在体内持续发挥作用,有效杀灭细菌。

5、非甾体类抗炎药:风湿性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多于每天清晨和上午关节疼痛较重时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在早晨加大剂量服1次,效果最好。

6、降糖药:以二甲双胍肠溶片为例,可以在餐前服用。这是因为饭后血糖会升高,餐前服用降糖药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7、强心药:心脏病患者在凌晨时对地高辛片最为敏感,此时服药疗效倍增。这是因为凌晨时心脏的负担最重,此时用药可以更好地保护心脏。

8、激素类药:人体对激素类药的反应也有时间节律。由于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高峰在早晨7点左右,故在此时一次性给药疗效最佳。

9、降胆固醇药:由于人体内的胆固醇和其他血脂的产生在晚上会增加,因此,病人宜在吃晚饭时服用降胆固醇的药物。

10、催眠药、驱虫药、避孕药:一般宜在晚上临睡前半小时服用。这是因为这些药物在夜间发挥作用更为合适,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二、剂量调整:

药物的剂量是指一次给药后产生药物治疗作用的用量。剂量的确定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综合考虑。剂量过小可能达不到治疗效果,剂量过大则可能产生毒副作用。因此,患者在使用药物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来确定剂量,切勿自行增减。

1、首剂加倍:

抗菌药:如磺胺类的抗菌药(复方新诺明、磺胺对甲氧嘧啶片等)、阿奇霉素分散片或阿奇霉素注射液等,首次服用时需加倍剂量。

止泻药:如地衣芽孢杆菌(整肠生)、盐酸洛哌丁胺(易蒙停)等,在治疗急性腹泻时,首次剂量也需加倍。

抗疟疾药:如口服氯喹治疗疟疾时,为迅速控制症状,必须加快血液中药物浓度上升速度,首次剂量也需加倍。

首剂加倍的目的是为了迅速达到有效浓度,缩短起效时间。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药物都适合首剂加倍,具体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2、首剂减量:

降压药:如心痛定(硝苯地平片),首次服用时可能出现头昏、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因此需减量服用。

α-受体阻滞剂:如哌唑嗪、特拉唑嗪等,这类药物在治疗前列腺肥大时,首次服用也需减量,以减少眩晕、心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甲状腺激素:如优甲乐等,对心脏功能不好或高龄患者,如果一开始就服用较大剂量,有可能会引起心绞痛,因此用药初期需要从小剂量开始。

首剂减量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由于他们的肝肾功能更易受到药物影响,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等功能减退,因此更需要谨慎用药。

三、注意事项:

1、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在联合使用时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在用药前一定要告知医生自己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品等。

2、用药禁忌:某些药物对于特定人群是禁忌的,如青霉素过敏者禁用青霉素、青光眼患者禁用阿托品等。在使用药物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或咨询医生,了解药物的禁忌症。

3、药物保存:药物应保存在干燥、阴凉、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高温、潮湿等不良环境。定期检查药物的保质期,避免使用过期药物。

4、不良反应监测: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身体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改变用药方式。

四、结语

临床用药是一项复杂而又精细的工作,正确的用药时机和剂量调整对于药物疗效的发挥至关重要。患者在使用药物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来确定用药时机和剂量,切勿自行增减。同时,也要注意药物的保存和检查保质期等工作,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王海容 河南信阳第四人民医院 药剂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4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