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医对慢性胰腺炎的康复策略

2024-12-02 08:4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引言

慢性胰腺炎是一种较为棘手的疾病,常伴有反复的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在慢性胰腺炎的康复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与独特的方法,通过整体调理,能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促进恢复并预防复发。

二、中医对慢性胰腺炎病因的认识

中医认为慢性胰腺炎的发生多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长期过食肥甘厚味、酗酒,会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生,蕴结于胰腺,使胰腺的气血不畅,功能受损。情志不畅,如长期焦虑、抑郁或暴怒,可使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影响胰腺的正常分泌与排泄功能。而脾胃虚弱之人,本身运化无力,更易受外邪侵袭或因饮食情志因素诱发慢性胰腺炎。

三、中医康复策略

(一)中药调理

1. 辨证分型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中医将慢性胰腺炎分为不同证型进行论治。对于脾胃湿热型,常用清胰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以清热利湿、通腑泄浊,方中栀子、龙胆草清肝胆湿热,大黄、芒硝通腑泻下,柴胡、黄芩疏肝利胆,茵陈、金钱草利湿退黄,可有效改善患者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若为肝郁气滞型,则采用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疏肝理气、止痛,用柴胡、枳壳、香附、陈皮等疏肝行气,川楝子、延胡索止痛。脾胃虚弱型慢性胰腺炎,可选用六君子汤加减,以健脾益气、和胃助运,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等药物增强脾胃功能,改善患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便溏等症状。

2. 中药特色疗法:中药保留灌肠也是常用方法之一。将大黄、芒硝、丹参、败酱草等具有清热通腑、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煎剂,通过灌肠管注入直肠,药物可在肠道内直接吸收,起到通腑排毒、改善肠道功能、减轻胰腺炎症的作用。对于腹部疼痛明显的患者,还可采用中药外敷,如将栀子、乳香、没药、大黄等研末,用凡士林调成膏状,外敷于胰腺体表投影区,通过皮肤渗透,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二)饮食调养

中医注重饮食在慢性胰腺炎康复中的作用。患者应遵循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原则。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咖啡等,以防加重胰腺负担。可适当多吃一些具有健脾益胃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芡实、薏米、南瓜等。例如,山药粥,将山药切成小块与大米煮粥,常食可健脾养胃,促进消化吸收。对于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可少食多餐,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同时,要戒酒,因为酒精是诱发慢性胰腺炎的重要因素之一,饮酒会导致胰腺反复炎症发作,加重病情。

(三)针灸推拿

1. 针灸治疗:通过针刺特定穴位来调节人体经络气血,改善胰腺功能。常选取足三里、中脘、内关、阳陵泉、胰俞等穴位。足三里是胃经合穴,可健脾和胃、扶正培元;中脘为胃之募穴,能调理脾胃气机;内关宽胸理气、和胃降逆;阳陵泉为胆经合穴,可疏泄肝胆;胰俞为治疗胰腺疾病的经验效穴。针刺这些穴位,可起到疏肝利胆、健脾和胃、通络止痛的作用,缓解慢性胰腺炎患者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每周进行 2 - 3 次针灸治疗,每次留针 20 - 30 分钟。

2. 推拿按摩:主要在腹部进行操作。患者可仰卧,医生用手掌在患者腹部轻轻按摩,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摩,力度适中,每次按摩 10 - 15 分钟,每天 1 - 2 次。这种按摩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减轻腹部胀满不适。同时,还可按摩背部的脾俞、胃俞等穴位,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胰腺的康复。

(四)情志调节

情志因素对慢性胰腺炎的影响不可忽视。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度波动。长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加重肝郁气滞,进一步影响胰腺功能。患者可通过听音乐、散步、与朋友交流等方式舒缓压力,放松心情。例如,每天饭后散步半小时,既能促进消化,又能缓解情绪。家人也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四、结语

中医对慢性胰腺炎的康复策略是多方面的,通过中药调理、饮食调养、针灸推拿和情志调节等综合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胰腺功能的恢复与稳定。慢性胰腺炎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不妨尝试中医的康复方法,但需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持之以恒地进行调理,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魏晓梦 河南省中医院 肝胆脾胃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