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因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脑部出血/缺血的急性疾病,具有高死亡率和致残率。对许多患者来说,脑卒中后的康复之路是漫长而艰辛的。然而,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和细致的护理,脑卒中患者可以显著改善功能恢复,重获生活自理能力。本文将详细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过程,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并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一、早期康复的重要性
脑卒中后的早期康复至关重要。一般来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病情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小时后、出血性脑卒中一般发病两周后即可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早期康复能够有效促进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康复效果。在病情稳定后,康复应尽早开始以防止继发性能力丧失(如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和避免发生抑郁。同时也应该采取压力损伤的预防措施。一旦病人完全清醒而且神经系统障碍不再发展,就可安全地开始“坐起”训练。
二、康复治疗方法
体位与良肢位摆放
定时翻身,每2小时一次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措施,开始家属帮助患者翻身,待患者掌握翻身动作要领后,再由患者主动完成。正确的体位摆放可以有效预防关节变形,防止肢体挛缩,预防或减轻瘫痪侧肢体的痉挛。为增加偏瘫侧的感觉刺激,多主张患侧卧位。例如,偏瘫侧上肢肩关节前屈90°,肘关节伸展,手指伸展,掌心向上;偏瘫侧下肢伸展,膝关节稍弯曲,踝关节保持90°,健侧肢体放于舒适的位置。
偏瘫肢体的被动活动
按照由近端到远端、先上肢后下肢的顺序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范围的练习,牵拉易于缩短的肌群与软组织,每天 2 次以保持关节、软组织的柔韧性。必要时应用矫形器固定关节于功能位,如用踝关节矫形器矫正足下垂和足内翻
循序渐进,逐步进行坐位及站位训练
患者病情稳定,血压控制良好时,可辅助抬高床头,逐步增加坐起角度。如患者无体位性低血压等不适,可逐步过渡到床边坐,以及乘坐轮椅。帮助患者进行坐位平衡训练、站位平衡训练及步行能力训练,这些都需要在专业的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防止患者发生跌倒摔伤。
三、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保持积极心态
康复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需要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耐心。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要轻易放弃,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
遵循医嘱
在康复过程中,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和康复治疗师的建议和指导,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家庭支持
家庭成员的支持和理解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家人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鼓励,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同时,家人还可以协助患者进行一些简单的康复训练和日常活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合理饮食
合理的饮食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也非常重要。患者应保持饮食均衡、营养丰富,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同时,要避免高脂肪、高盐、高糖等不健康的食物。
总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之路虽然漫长而艰辛,但只要采取科学的康复方法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就一定能够战胜病魔、重获自由!
(赵静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