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术中重点护理:守护生命安全的隐形之手

2024-04-15 23:5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手术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手术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医生的技术水平,更离不开护理团队的精心呵护。术中护理作为手术治疗的关键环节,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手术质量、促进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深入探讨术中重点护理的内容、意义以及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旨在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术中护理的定义与重要性
术中护理是指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的全面、系统的护理工作。它不仅包括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密切监测,还包括对患者心理、生理、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护理。术中护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确保患者安全: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风险,术中护理工作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出血、低血压、缺氧等,从而降低手术风险,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2. 提高手术质量:护理人员通过密切配合手术医生,确保手术器械、药品等物品的及时、准确传递,为手术医生提供良好的手术环境,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从而提高手术质量。

3. 促进术后康复:术中护理工作还包括对患者体温、体位、液体管理等方面的护理,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的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二、术中重点护理的内容
术中重点护理涵盖了多个方面,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舒适和顺利。

1. 生命体征监测:护理人员需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2. 保暖与体位管理:手术过程中,患者体温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护理人员需采取措施保持患者体温在正常范围内,预防低体温症。同时,根据手术部位和患者病情,合理安置患者体位,保证患者舒适、安全,减少潜在并发症的发生。

3. 无菌操作与预防感染: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定期消毒手术区域,防止术中感染。护理人员需确保手术器械、敷料等物品的无菌状态,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

4. 液体管理:根据手术需要和患者情况,护理人员需合理控制输液速度和量,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同时,监测患者的尿量、尿色等指标,以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和液体平衡状态。

5. 心理支持:手术过程中,患者往往会出现紧张、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需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安全感。

6. 应急准备与处置: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如大出血、心脏骤停等,护理人员需提前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并进行规范培训和考核。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地执行急救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三、术中护理的实际操作与注意事项
在实际操作中,护理人员需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术中护理的质量和效果。

1. 术前准备:术前,护理人员需了解患者的病情、手术方案、既往史等,评估患者手术风险,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同时,准备好手术所需的器械、药品、敷料等物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2. 术中配合: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与医生、麻醉师等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手术。包括准确、迅速地传递器械和物品,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等。

3. 注意细节:术中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如确保手术器械的完整性、无菌性;保持手术区域的清洁、干燥;及时发现并处理手术过程中的异常情况等。

4. 沟通与交流: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与医生、麻醉师等团队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及时报告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手术进展,共同协商处理方案,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5. 术后复苏与护理: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术后顺利苏醒。同时,做好术后伤口护理、疼痛管理等工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四、结语
术中护理是手术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质量。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知识,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加强术前评估、提高护理操作技能、严格执行医嘱、加强术中监护等措施,可以降低患者手术风险,提高手术质量,促进患者康复。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为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曹超凡 汝州市人民医院 手术室)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