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监测状况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平均血糖水平和慢性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和进展之间有直接的关系。平均血糖水平的监测往往被用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以及指导调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以达到最佳的血糖水平控制。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是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糖非酶促、缓慢且不可逆地固定在珠蛋白的胺功能上的产物。糖化血红蛋白全称血红蛋白β链(血液)-N-(1-脱氧果糖-1-基)血红蛋白β链。术语一般用HbA1c表示,也有用A1C表示。但实际上HbA1c是糖化血红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占糖化血红蛋白的60%,目前临床定量测定及应用的是HbA1c的结果。
目前临床实验室普遍采用的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方法包括离子交换层析法、电泳法、免疫法、亲和层析法、酶法等。因检测方法的差异,检测成分也有所不同。但报告一般都是采用HbA1c报告或者相当于HbA1c的检测结果报告。其检测量能够反映测定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然而,HbA1c水平并不能说明血糖控制的稳定性。
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结果的公布以及联合王国未来糖尿病研究证实了HbA1c作为评估糖尿病并发症风险的工具的临床效用。HbA1c水平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密切相关,HbA1c水平是目前糖尿病控制评价的金标准。
因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的结合物,任何引起血红蛋白数量与质量变化的因素都会干扰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
1、红细胞生存周期的异常缩短的,如溶血性贫血、大量失血、脾肿大、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肝脏疾病等均可使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假性降低。
2、红细胞平均寿命增加的,如脾切除、再生障碍性贫血、缺乏维生素B12、肾损伤等均可使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结果假性升高。
3、还有一些血红蛋白病、药物、妊娠、黄疸、高脂血症、进展迅速的1型糖尿病等。比如血红蛋白病因变异血红蛋白种类和所采用方法的差异导致糖化血红蛋白假性减低或增高。
4、长期服用维生素C或维生素E可以使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假性降低。长期服用乙酰水杨酸盐、嗜酒、使用慢性麻醉剂、长期使用羟基尿等可导致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假性升高。
5、妊娠以及进展迅速的1型糖尿病会导致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假性减低。严重黄疸、高脂血症则导致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假性升高。大剂量阿司匹林也可以通过形成乙酰化血红蛋白来引起HbA1c的假性升高,尽管并非所有的方法都受到影响。
另外,不得不提关于血糖水平的检测,主要反映检测当前的血糖水平。至此,您对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与血糖检测水平不一致是否心里就有数了呢!
(吕旭方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学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