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这个全球性的健康难题,母婴传播途径对新生儿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但通过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绝大多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母亲是能够生下健康宝宝的。下面,咱们就一起深入了解母婴传播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保护新生儿。
一、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途径
1. 宫内传播:怀孕时,艾滋病病毒可穿过胎盘,直接进入胎儿体内。胎盘原本是母婴之间的“安全屏障”,可艾滋病病毒却能突破这道防线。一般在怀孕中晚期,病毒传播风险更高。当母亲体内病毒载量较高时,病毒更易穿越胎盘,感染胎儿。比如,若母亲未接受抗病毒治疗,胎儿受感染可能性就会显著增加。
2. 分娩传播:分娩过程中,胎儿在经过产道时,会接触到母亲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羊水和阴道分泌物。由于分娩时胎儿皮肤、黏膜可能有微小破损,病毒就趁机而入。产程越长、胎儿暴露时间越久,感染风险越大。像顺产时,胎儿与产道接触时间相对剖宫产更长,理论上感染风险也会有所增加。
3. 产后传播:母乳喂养期间,母乳中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宝宝吸吮乳汁过程中,病毒可能通过口腔、咽喉部或胃肠道的微小创口进入体内。特别是当母亲乳头破裂出血,或宝宝口腔有溃疡、破损时,传播风险更高。
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重要性
1. 新生儿健康:若新生儿感染艾滋病病毒,免疫系统会遭受严重破坏,生长发育将受到极大影响。他们极易患上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腹泻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许多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婴儿在婴幼儿期就会出现严重疾病,寿命大大缩短。
2. 社会公共卫生:减少艾滋病母婴传播,能有效降低艾滋病在人群中的新增感染率,减轻社会医疗负担。每成功阻断一例母婴传播,就意味着未来少一个艾滋病患者,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预防措施
1. 孕前干预:
1.1 检测与咨询:育龄女性在计划怀孕前,应主动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若检测结果呈阳性,需前往专业医疗机构,接受专业医生的咨询和指导。医生会评估其身体状况,告知艾滋病对妊娠、胎儿及自身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采取措施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1.2 抗病毒治疗: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女性若计划怀孕,应在医生指导下开始抗病毒治疗。通过规范治疗,将体内病毒载量降低到检测不到的水平,能显著降低母婴传播风险。同时,抗病毒治疗还能改善母亲的健康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2. 孕期干预:
2.1 持续抗病毒治疗:怀孕后,母亲要持续接受抗病毒治疗,不能随意停药。整个孕期严格按照医嘱服药,能最大程度维持体内低病毒载量状态。定期产检时,医生会监测母亲的病毒载量、免疫功能及胎儿发育情况,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2.2 营养支持:孕期保证充足营养摄入至关重要。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更需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以维持自身健康和胎儿正常发育。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助于提高母亲免疫力,更好地应对疾病。
3. 分娩干预:
3.1 分娩方式选择:根据母亲的病毒载量、产科情况等,医生会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一般来说,若母亲病毒载量控制良好,可考虑顺产;但如果病毒载量较高,剖宫产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能减少胎儿在分娩过程中接触病毒的机会。
3.2 缩短产程:无论选择何种分娩方式,医生都会尽量缩短产程。减少胎儿在产道内的停留时间,可降低感染风险。在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母亲和胎儿的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4. 产后干预:
4.1 新生儿抗病毒治疗:新生儿出生后,应尽快在医生指导下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用药时间和剂量需严格按照规范执行,一般持续用药4 - 6周。这能有效降低新生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
4.2 人工喂养:为避免母乳喂养带来的传播风险,建议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母亲选择人工喂养。使用配方奶喂养宝宝,要确保冲调奶粉的水清洁卫生,奶瓶、奶嘴等喂养器具定期消毒,防止宝宝因喂养过程感染其他疾病。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保护新生儿健康,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宣传教育、检测咨询和干预服务;家庭要给予感染艾滋病病毒母亲和新生儿关爱与支持;而每一位准妈妈,都要积极主动进行艾滋病检测,遵循医生指导,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相信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减少艾滋病母婴传播,让更多新生儿健康成长 。
(李素华 上蔡县人民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