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是女性生命中极为特殊的时期,此时用药需谨慎,因为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屏障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胎儿发育异常、畸形,甚至流产、死胎等严重后果。以下是一份孕妇用药的“红绿灯”指南,旨在帮助孕妇了解哪些药物可能影响宝宝发育,以便在用药时做出明智的选择。
红灯区:孕妇禁用药物
1. 抗生素类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可损害胎儿第8对脑神经及肾脏。
四环素类抗生素:具有明显致畸作用,孕妇禁用。
氯霉素:对胎儿产生毒性反应,可出现“灰婴综合征”。
2. 激素类药物
乙烯雌酚:可引起女性子代阴道腺病,增加阴道、宫颈透明细胞癌风险;男性子代可能出现睾丸发育异常、阴茎发育异常等。
孕激素:虽未明确致癌,但影响尚难肯定,应慎用。
3. 镇静催眠及抗癫痫药物
巴比妥类药物:可能导致胎儿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四肢畸形等。
二苯乙内酰脲:有明显的致畸作用,可引起胎儿唇裂、腭裂及心脏畸形。
三甲双酮:可引起“胎儿三甲双酮综合征”,如智力低下、牙齿不齐等。
4. 抗精神病药
硫杂蒽类氟哌啶醇:有致畸作用,主要为严重的肢体畸形。
碳酸锂:治疗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的药物,孕妇服用可能导致胎儿畸形。
5. 抗甲状腺药
硫脲类药物:如硫脲嘧啶、甲基硫脲嘧啶和丙硫脲嘧啶,易通过胎盘引起胎儿甲状腺功能减退及代偿性甲状腺肿大,智力发育及骨生长迟缓。
6. 抗凝血药
华法令:有明显致畸作用,中期妊娠应用可引起胎儿发育迟缓、视神经萎缩等;晚期妊娠应用则主要引起胎儿和围产儿出血。
黄灯区:孕妇慎用药物
1. 磺胺类药物
磺胺进入胎体后,与胎儿血清内胆红素争夺血清蛋白,使胆红素大量游离,胎儿出生后可能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甚至核黄疸。
2. 维生素K3
对细胞稳定性差的胎儿可引起溶血,导致肝损害及核黄疸。
3. 解热镇痛药
阿司匹林:长期或大量服用可能导致胎儿动脉导管闭锁、新生儿紫癜或出血等。
对乙酰氨基酚:相对安全,但仍需遵医嘱使用。
4. 外用药
杀癣净(克霉唑):动物实验发现有致胚胎毒性作用,孕妇慎用。
百多邦软膏(莫匹罗星):妊娠期最好不要使用,因为其中的聚乙二醇可能被全身吸收且蓄积。
绿灯区:孕妇相对安全药物
1. 青霉素类药物
包括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氨苄西林等,毒性很小,对孕妇安全。
2. 抗病毒药物
奥司他韦:流感早期使用效果较好,且对胎儿安全,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用药。
3. 对乙酰氨基酚
用于发热时的物理降温辅助治疗,38.5度以上可适量使用,相对安全。
孕妇用药注意事项
遵医嘱用药:孕妇在用药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能的风险。
仔细阅读说明书:注意药物包装上的“孕妇慎用、忌用、禁用”字样。
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药物过量或不足。
定期产检:孕期应定期进行产检,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总之,孕期用药需谨慎,孕妇应充分了解药物对胎儿的潜在影响,遵循医嘱合理用药,确保母婴安全。在用药过程中,如有任何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就医咨询。
(张姣林 新乡市中心医院 药学部 主管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