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手术台上的“隐形战场”,感染防控如何“排兵布阵”?

2023-07-10 14:0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手术台上的“隐形战场”——感染防控,是外科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在这个战场上,医务人员需要精心“排兵布阵”,以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以下将详细探讨手术台上感染防控的“排兵布阵”策略。

一、术前准备:严阵以待,预防为先

1. 患者评估与准备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了解其身体状况、既往病史和手术史,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感染防控方案。

术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等,提高患者抵抗力。

术前备皮应在手术当日进行,采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去除毛发,避免使用刀片刮除,以减少皮肤损伤和细菌数量。

2. 医务人员培训与准备

医务人员应接受严格的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包括无菌操作原则、手卫生规范、手术器械消毒灭菌流程等。

确保所有参与手术的医务人员都知晓并遵守感染防控规定,提高防控意识和依从性。

二、术中操作:精准施策,严控感染

1. 无菌操作原则

手术过程中,所有参与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如穿戴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器械和敷料等。

手术器械和敷料应在使用前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处理,确保其无菌状态。

2. 手术部位皮肤消毒

术前应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使用合法有效的皮肤黏膜消毒剂进行消毒。

消毒范围应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扩大消毒范围。

3.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抗菌药物应在皮肤切开前30分钟至1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确保药物在手术过程中发挥最佳效果。

4. 控制手术间环境和人员流动

手术间应保持正压状态,最大限度减少手术间内人员数量和流动。

禁止患有感染性疾病的医务人员参与手术工作,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5. 体温管理

术中应加强体温管理,防止低体温的发生。使用升温毯等加温设备、调节适宜的手术间温度、使用保暖小棉被以及恒温液体等措施,确保患者体温正常。

三、术后管理:持续监测,及时处理

1. 切口护理

术后应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

观察切口情况,如出现红肿、渗出等感染迹象时,应及时进行微生物培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引流管理

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应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

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

3. 抗菌药物使用

根据微生物培养结果和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避免长期、无指征地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四、感染监测与反馈:科学评估,持续改进

1. 目标性监测

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工作,通过指定专人负责、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案等措施,提高医务人员防控措施的依从性。

定期分析监测数据,评估感染防控措施的效果,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防控策略。

2. 多部门协作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等多部门应加强协作与沟通,共同负责感染防控工作的全面评估、总结和改进。

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明确分工和职责,确保围术期感染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实。

五、总结与展望

手术台上的感染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需要医务人员精心“排兵布阵”,从术前准备到术中操作再到术后管理,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感染防控理念的深入人心,相信手术台上的感染防控工作将更加科学、规范和完善,为手术患者的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同时,医务人员也应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提高自身的感染防控能力和水平,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康复体验。

(郭慧 郸城县中医院 手术室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