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为啥要查尿酸和血钙?

2025-02-24 08:1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泌尿系统结石的诊疗过程中,许多患者可能会疑惑,为什么医生除了关注结石本身,还要检查尿酸和血钙。实际上,这两项检查对于泌尿系统结石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复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为患者的康复提供关键信息。

一、尿酸与泌尿系统结石的关系

(一)尿酸结石:高尿酸引发的“结晶危机”

1. 高尿酸血症导致: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尿酸处于动态平衡,大部分尿酸通过肾脏排泄。然而,当出现高尿酸血症时,这种平衡被打破。高尿酸血症的形成原因多样,可能是由于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比如大量食用高嘌呤食物,像动物内脏、海鲜、啤酒等,使得嘌呤代谢异常,产生过多尿酸;也可能是肾脏排泄尿酸的功能下降,导致尿酸在体内蓄积。当血液中尿酸浓度持续升高,超过了其在尿液中的溶解度,就为尿酸结石的形成埋下隐患。

2. 尿酸结晶沉积:过高的尿酸浓度会使尿酸在尿液中形成结晶。这些微小的尿酸结晶就像“种子”,随着尿液在泌尿系统流动,它们会逐渐聚集、黏附在泌尿系统的内壁上,如肾脏、输尿管、膀胱等部位。随着时间的推移,结晶不断沉积、增大,最终形成肉眼可见的尿酸结石。尿酸结石质地较软,颜色多为黄色或棕色,在泌尿系统中可能引发疼痛、血尿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尿酸检测意义:精准诊疗的“风向标”

1. 评估尿酸水平:通过检测尿酸,医生能够准确了解患者体内的尿酸水平。这是判断是否存在高尿酸血症以及评估其严重程度的关键依据。如果尿酸水平只是轻度升高,可能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就能得到控制;但如果尿酸水平显著升高,就需要进一步寻找原因,并考虑药物干预。

2. 指导降尿酸治疗:对于因高尿酸血症导致尿酸结石的患者,降尿酸治疗是关键。尿酸检测结果能帮助医生制定个性化的降尿酸方案。医生可以根据尿酸水平的高低,选择合适的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等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或者苯溴马隆等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同时,尿酸检测还能用于监测治疗效果,根据尿酸水平的变化调整药物剂量,确保尿酸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减少尿酸结石复发的风险。

二、血钙与泌尿系统结石的关系

(一)钙盐结石:高钙引发的“结石隐患”

1. 高钙血症导致:高钙血症同样是钙盐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高钙血症的发生原因复杂,可能是由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分泌过多的甲状旁腺激素,促使骨骼中的钙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钙升高;也可能是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等,产生的一些物质会影响钙的代谢,引起血钙升高;此外,长期过量服用钙剂或维生素D,也可能导致血钙升高。

2. 钙盐结晶沉积:当血钙水平升高,尿液中的钙浓度也会相应增加。如果此时尿液中的其他成分,如草酸、磷酸等含量也较高,就容易形成钙盐结晶,如草酸钙、磷酸钙等。这些钙盐结晶在泌尿系统中逐渐沉积、聚集,就会形成钙盐结石。钙盐结石质地较硬,颜色多为白色或灰白色,是泌尿系统结石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常常会引起剧烈的肾绞痛、血尿等症状。

(二)血钙检测意义:洞察病因的“透视镜”

1. 评估钙代谢:血钙检测可以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钙代谢情况。通过血钙水平,结合其他相关指标,如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D水平等,医生能够判断高钙血症的原因,是甲状旁腺功能异常,还是其他疾病导致的钙代谢紊乱。这对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2. 指导降钙治疗:对于因高钙血症导致钙盐结石的患者,降钙治疗必不可少。血钙检测结果能为医生提供准确的治疗依据。如果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的高钙血症,可能需要手术切除病变的甲状旁腺组织;对于其他原因导致的高钙血症,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钙药物,如降钙素、双膦酸盐类药物等,以降低血钙水平,减少钙盐结石的形成风险。

三、处理建议

(一)饮食调整:健康基石的“稳固搭建”

1. 低嘌呤饮食:对于尿酸相关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低嘌呤饮食是基础。应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前文提到的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可以多吃一些低嘌呤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牛奶、鸡蛋等。同时,要注意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因为肥胖会增加尿酸的生成。

2. 控制钙摄入:对于钙盐结石患者,并非要完全杜绝钙的摄入,而是要合理控制。一般来说,每天的钙摄入量应控制在800 - 1000毫克。避免过量食用高钙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等。同时,要注意减少富含草酸的食物摄入,如菠菜、草莓、巧克力等,因为草酸与钙结合容易形成草酸钙结石。

(二)药物治疗:病症消除的“有力武器”

1. 降尿酸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选择合适的降尿酸药物。对于尿酸生成过多的患者,别嘌醇和非布司他是常用药物,它们能够抑制尿酸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减少尿酸的生成。对于尿酸排泄减少的患者,苯溴马隆可以促进尿酸从肾脏排泄。在使用降尿酸药物时,要注意监测尿酸水平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2. 降钙药物:对于高钙血症患者,降钙素可以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骼中钙的释放,从而降低血钙水平。双膦酸盐类药物则可以抑制骨吸收,减少钙的释放,同时还能促进钙在骨骼中的沉积。这些降钙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根据血钙水平调整剂量。

四、定期监测:健康防线的“持续加固”

(一)尿酸监测:每3个月检测一次

尿酸水平的波动可能会影响结石的复发,因此定期监测尿酸非常重要。建议患者每3个月检测一次尿酸,以便及时发现尿酸水平的变化。如果尿酸水平出现异常升高,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尿酸。

(二)血钙监测:每6个月检测一次

血钙水平相对较为稳定,但也需要定期监测。每6个月检测一次血钙,能够及时发现钙代谢的异常情况。对于曾经患有钙盐结石或存在高钙血症风险的患者,定期监测血钙有助于预防结石复发和其他与高钙血症相关的并发症。

泌尿系统结石患者检查尿酸和血钙意义重大,不仅有助于明确结石形成的病因,还能为后续的饮食调整、药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定期监测尿酸和血钙,能够有效预防结石复发,保障患者的泌尿系统健康。

(陈步江 原阳县中医院 外一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