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如同人体的“发动机”,一刻不停地为全身各个器官输送血液和养分,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转。一旦心脏出现问题,就会引发各种心内科疾病,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了解心内科常见疾病的症状,有助于我们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病情恶化。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心内科常见疾病及其不可忽视的症状。
一、冠心病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它是心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症状表现多样。
胸痛:这是冠心病最典型的症状。疼痛通常位于胸骨后,可放射至心前区、肩部、手臂甚至下颌。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一般持续3 - 5分钟。情绪激动、体力活动、饱餐、寒冷等因素都可能诱发胸痛发作。这种疼痛往往在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几分钟内缓解。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患者的胸痛症状可能不典型,表现为牙痛、上腹痛等,容易被误诊。
心悸:患者可能会感觉到心跳异常,如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心悸的发生可能与心肌缺血导致心脏电生理活动紊乱有关。有时,心悸可能是冠心病发作的先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呼吸困难:当心脏功能受损,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出时,会导致肺部淤血,引起呼吸困难。患者可能在活动后感到气短,严重时甚至在休息时也会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喘息等症状。
二、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发生异常。它的症状因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
心慌:这是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症状,患者能明显感觉到心跳异常,如心跳加快、心跳有力或心跳不规则,就像心里揣了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心慌的感觉可能会突然出现,也可能在情绪激动、运动、饮酒、喝咖啡等情况下诱发。
头晕、黑矇: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使大脑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头晕、眼前发黑的症状。在极端情况下,还可能导致晕厥,突然意识丧失,摔倒在地。如果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头晕、黑矇,应及时就医检查是否存在心律失常。
胸闷:部分心律失常患者会感到胸部闷胀不适,好像有一块石头压在胸口,呼吸也不太顺畅。这种胸闷症状可能会持续存在,也可能间歇性发作,尤其是在心律失常发作时更为明显。
三、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临床综合征,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
呼吸困难:这是心力衰竭最主要的症状,可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即在体力活动时出现气短,休息后缓解;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在夜间睡眠中突然憋醒,被迫坐起,呼吸急促,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逐渐缓解;严重时会发展为端坐呼吸,患者只能端坐位或半卧位,才能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
乏力、疲倦: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身体各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患者会感到全身乏力、疲倦,日常活动能力明显下降,稍微活动就会感到疲惫不堪。这种乏力、疲倦的症状往往会逐渐加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水肿:心力衰竭患者常出现水肿症状,多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蔓延。早期可能表现为脚踝部或小腿轻度水肿,按压时会出现凹陷,且恢复较慢;随着病情加重,水肿可发展至大腿、臀部甚至全身,同时还可能伴有腹水、胸水等。水肿的出现是由于体循环淤血,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所致。
四、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很多高血压患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也有一些常见表现。
头痛:头痛是高血压常见的症状之一,多为双侧头部的胀痛或搏动性疼痛,疼痛部位常在太阳穴附近或后脑勺。头痛的程度轻重不一,有的患者可能只是轻微头痛,而有的患者则会感到剧烈头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头痛的发作时间不固定,可能在早晨起床时较为明显,也可能在劳累、情绪激动后加重。
头晕:患者常感到头部昏沉、眩晕,有时会感觉周围物体在旋转,行走时可能会出现不稳的情况。头晕的症状可能会持续存在,也可能间歇性发作。长期高血压导致脑供血不足,是引起头晕的主要原因之一。
心悸:高血压患者由于心脏负担加重,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工作来维持血液循环,可能会出现心悸症状,表现为心跳加快、心慌等。心悸的发作可能与血压波动有关,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心悸症状往往会更加明显。
心脏健康至关重要,心内科常见疾病的这些症状不容忽视。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心内科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血压测量等,以明确病因,并接受专业的治疗。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等,对于预防心内科疾病的发生也具有重要意义。关注心脏健康,从了解症状开始,让我们共同守护这颗“生命的发动机”。
(蔡俊霞 确山县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