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关于疼痛,你可能一直都理解错了

2025-01-17 16:3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生活中,疼痛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感受,几乎每个人都曾与之打过交道。然而,对于疼痛,我们真的了解吗?实际上,大众对疼痛存在着诸多误解,这些误解不仅影响了我们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判断,还可能延误疾病的治疗。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疼痛,纠正那些长期以来的错误认知。

一、疼痛不只是 “皮肉之苦”

很多人认为,疼痛只是身体表面受伤或某个局部部位出现问题时的感觉,比如摔倒擦伤、关节扭伤时的疼痛。但实际上,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感受。从生理层面看,当身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外周神经末梢会将这些信号传导至脊髓,再通过脊髓上传到大脑,大脑接收到信号后进行解读,从而产生疼痛的感觉。但疼痛不仅仅是神经传导的结果,心理因素对疼痛的感知有着巨大影响。例如,当一个人处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时,可能会对疼痛更加敏感。同样程度的疼痛,在心情愉悦时,可能感觉尚可忍受;而在情绪低落时,就会觉得疼痛难以承受。此外,疼痛还可能是身体内部疾病的外在表现,许多内脏器官的病变,如心脏病、胆囊炎、胃溃疡等,早期症状可能仅仅是疼痛,而且这种疼痛并不一定局限于病变器官所在的部位,可能会出现放射痛,比如心脏病发作时,疼痛可能会放射至左臂、肩部甚至下颌。

二、疼痛并非 “忍一忍就好”

不少人秉持着 “疼痛忍一忍就过去了” 的观念,尤其是一些轻微的疼痛,总觉得没必要大惊小怪,挺一挺自然就会消失。然而,这种想法大错特错。疼痛是身体发出的一种警报信号,它在提醒我们身体出现了问题。如果一味地忍耐,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以阑尾炎为例,初期可能只是脐周的隐痛,若此时选择忍耐,随着病情发展,阑尾可能会化脓、穿孔,引发严重的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再比如,一些慢性疼痛,如腰背痛、关节痛等,初期症状可能较轻,但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会逐渐加重,导致关节畸形、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而且,长期忍受疼痛还会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进一步降低生活质量。

三、疼痛类型多样,不能一概而论

疼痛并非只有一种简单的类型,它可以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通常是由突发的损伤或疾病引起,如骨折、手术创伤、急性炎症等,其特点是起病急、疼痛剧烈,持续时间一般较短,随着损伤的愈合或疾病的治愈,疼痛会逐渐缓解。而慢性疼痛则是指持续时间超过 3 个月的疼痛,它的病因往往更为复杂,可能是由急性疼痛未得到有效治疗迁延不愈转化而来,也可能是由一些慢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

慢性疼痛不仅会对身体造成持续的伤害,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导致睡眠障碍、食欲不振等问题。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疼痛,如神经病理性疼痛,它是由于神经系统受损或发生病变所导致的疼痛,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等,这类疼痛往往具有刺痛、电击样痛、灼烧样痛等特点,治疗难度较大。

四、疼痛的治疗并非只有止痛片

当人们感到疼痛时,第一反应往往是吃止痛片。虽然止痛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疼痛,但它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而且,长期大量服用止痛片可能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肝肾功能损害等。疼痛科医生在治疗疼痛时,会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首先,会通过详细的问诊、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明确疼痛的病因。然后,根据病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一些因肌肉劳损、关节退变等引起的疼痛,可能会采用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针灸、理疗等,这些方法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症状。对于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能会使用一些专门的药物,如抗抑郁药、抗惊厥药等,这些药物通过调节神经传导,起到止痛的作用。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会采用介入治疗,如神经阻滞、射频消融等,直接针对病变的神经或组织进行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止痛效果。

疼痛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身体感受,更是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信号。正确认识疼痛,摒弃那些错误的观念,当疼痛出现时,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才能有效缓解疼痛,保障身体健康。记住,疼痛不应被忽视,更不应被误解,只有科学对待,才能摆脱疼痛的困扰。

(张雷 邓州市人民医院 疼痛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