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肠道发出这些“警报”,小心肿瘤已潜伏!

2025-01-28 15:5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人体精密的运转系统中,肠道堪称“劳模”,默默承担着消化食物、吸收营养以及排泄废物的重任,是人体消化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然而,当肠道悄然发出一些异常“警报”时,很可能是消化道肿瘤这个健康“杀手”已经在体内潜伏。了解并重视这些危险信号,是我们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消化道肿瘤,捍卫身体健康的关键所在。

一、排便习惯的悄然改变

健康成年人的排便通常遵循一定规律,或每日1 - 2次,或隔天一次,粪便成型且易于排出。然而,一旦肠道内出现肿瘤,这一规律便会被无情打破。排便次数可能毫无征兆地增多,一天内数次如厕,每次却仅有少量粪便排出;也可能骤然减少,数天甚至一周才排便一次,且排便困难,需用力才能解出干结的粪便。

这种改变的背后,是肿瘤在肠道内肆意生长,严重干扰了肠道正常的蠕动节奏和排泄功能。肠道正常的收缩与舒张运动被打乱,导致粪便在肠道内的传输时间和排出方式发生异常。更为危险的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的情况。肿瘤造成肠道部分梗阻,使得粪便通行受阻,进而引发便秘;而肿瘤组织又不断刺激肠道黏膜,致使肠道分泌功能紊乱,引发腹泻。倘若这种异常情况持续两周以上,就必须高度警惕,尽快前往医院进行专业检查。

二、大便性状的异常变化

正常的大便应呈现黄褐色,质地柔软,形状类似香蕉。但当肠道被肿瘤侵袭时,大便的形态和颜色都会发生显著改变。大便变细,犹如铅笔状,这是由于肿瘤在肠道内占位,致使肠道管腔逐渐狭窄,粪便通过时受到严重挤压。

便血更是不容忽视的危险信号。肿瘤表面的组织极为脆弱,在肠道蠕动过程中极易破裂出血。血液混入粪便之中,可表现为大便表面附着鲜血,或是呈现暗红色血便,严重时则为柏油样便。需要注意的是,痔疮同样会导致便血,但其出血多为便后滴出,颜色鲜红,且与粪便不混合。若难以自行辨别便血原因,务必及时寻求医生的专业诊断,以免延误病情。

三、腹痛与腹胀的持续困扰

肠道肿瘤引发的腹痛,性质复杂多样,可为隐隐作痛的隐痛,也可能是胀满不适的胀痛,或是剧烈难忍的绞痛。在肿瘤早期,疼痛往往较为轻微,呈间歇性发作,容易被患者忽视,误认为是普通的肠胃不适。然而,随着肿瘤不断生长、扩散,疼痛会逐渐加剧,发作频率也会显著增加。

当肿瘤导致肠道梗阻时,腹胀便会随之而来,腹部明显膨隆,宛如气球一般。同时,还会伴有腹痛、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这种梗阻分为完全性梗阻和不完全性梗阻。完全性梗阻时,肠道被肿瘤完全堵塞,粪便和气体无法通行,患者会出现停止排气排便、呕吐频繁等症状;不完全性梗阻症状相对较轻,但同样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性腹痛、腹胀,经过休息或简单处理后仍无缓解,应立即就医,进行全面检查。

四、消化不良与食欲不振的悄然来袭

肠道肿瘤会严重干扰正常的消化进程,导致消化不良。患者常常在进食后感到饱胀不适,即使只是少量进食也会有明显的饱腹感,同时伴有嗳气、反酸等症状。对食物的兴趣大幅降低,原本喜爱的美食也提不起胃口,食量明显减少。这是因为肿瘤的存在破坏了肠道正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使得营养物质无法被人体有效摄取。

长期的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会导致身体营养摄入不足,进而引发体重下降,身体逐渐消瘦。如果在没有刻意节食或增加运动量的情况下,短期内体重下降超过5%,就必须警惕肠道肿瘤的可能性。体重的明显下降不仅反映了身体营养状况的恶化,还可能意味着肿瘤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对身体造成了严重的消耗。

五、贫血与乏力的隐匿症状

肠道肿瘤引起的慢性失血,是导致贫血的重要原因。肿瘤表面的血管破裂,血液持续少量丢失,使得人体铁元素等造血原料大量缺失,从而引发缺铁性贫血。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全身乏力、心慌气短等症状。这些症状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容易被患者忽视,或误认为是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等原因导致的身体疲劳。

然而,如果经过充分休息和常规的补血治疗后,症状仍未得到明显改善,就必须考虑肠道肿瘤的潜在风险。贫血和乏力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还会进一步削弱身体的免疫力,增加其他疾病的感染风险,形成恶性循环。

肠道发出的这些“警报”,虽然并非肠道肿瘤所特有,其他肠道疾病也可能引发类似症状,但它们无疑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危险信号。一旦发现肠道出现异常情况,无论症状轻重,都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进行肠镜、大便潜血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测等全面的检查。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消化道肿瘤的预后至关重要,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肠道肿瘤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在饮食方面,应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和加工肉类的摄入。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身体免疫力。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也有助于维持肠道的健康。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对于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年龄超过40岁的高危人群,更应定期进行肠道筛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让我们时刻关注肠道健康,用心呵护这一人体的“第二大脑”,为身体健康筑牢坚实的防线。

(张陈晨 河南省肿瘤医院 消化内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