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年轻人熬夜后,怎么吃才能救回来?

2025-01-27 18:3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熬夜似乎成了许多年轻人的常态。无论是为了工作加班、学业压力,还是沉迷于娱乐活动,熬夜过后,身体总会感到疲惫不堪,精神状态也大不如前。其实,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身体恢复元气。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熬夜后该怎么吃。

一、熬夜对身体的损耗

营养物质流失

熬夜会使得身体代谢加快,消耗更多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像维生素 B 族,这类营养素参与身体的能量代谢过程,熬夜时大量消耗,如果不及时补充,会进一步加重身体疲劳感,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情绪烦躁等问题。同时,维生素 C 也会因身体应激反应而消耗增加,它对于维持免疫力、抗氧化等方面至关重要,缺乏时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会下降。

肝脏负担加重

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通常在夜间进行自我修复和排毒工作。熬夜会打乱肝脏的正常作息,使其无法高效地完成代谢和解毒任务,导致体内毒素堆积,不仅影响肝脏本身的功能,还可能反映在皮肤上,出现痘痘、暗沉等问题。

肠胃功能紊乱

熬夜容易引发肠胃蠕动失调,影响消化液的正常分泌。肠胃不能在合适的时间进行休息和消化,长期下去,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胃痛、胃胀等症状,严重影响营养的吸收。

二、熬夜后的饮食原则

补充足够的水分

熬夜过程中,身体水分会通过呼吸、皮肤蒸发等方式不断流失,导致身体处于缺水状态。补充水分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加快体内废物排出。建议熬夜后多喝温水,也可以选择喝一些淡茶水,如绿茶、乌龙茶等,它们不仅能补充水分,还含有抗氧化物质,有助于减轻身体的氧化应激反应。

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

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营养素。熬夜后,身体细胞受损,需要足够的蛋白质来修复。像鸡蛋、牛奶、豆类、鱼肉、虾肉等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可以在早餐时吃一个水煮蛋、喝一杯牛奶,午餐或晚餐选择一份鱼肉或豆腐,满足身体对蛋白质的需求。

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维生素B族:全麦面包、燕麦片、糙米、瘦肉、动物肝脏等食物富含维生素 B 族。可以在熬夜后的早餐中搭配一份全麦面包,晚餐适当食用一些瘦肉,帮助补充身体消耗的维生素 B 族,缓解疲劳,改善神经系统功能。

维生素C:橙子、柠檬、草莓、猕猴桃等水果富含大量维生素 C。熬夜后多吃这些水果,能增强免疫力,促进胶原蛋白合成,有助于皮肤恢复光泽,减轻熬夜带来的皮肤问题。

补充抗氧化食物

熬夜会使身体产生更多的自由基,对细胞造成损伤。抗氧化食物能帮助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身体的伤害。蓝莓富含花青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西兰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多种抗氧化物质;坚果类食物如核桃、杏仁等,富含维生素 E 和不饱和脂肪酸,也是不错的抗氧化选择。

三、熬夜后的饮食推荐

早餐

燕麦水果杯:准备即食燕麦片、牛奶、酸奶、草莓、蓝莓等。先将燕麦片用牛奶浸泡 15 - 20 分钟,使其软化,然后在杯子底部铺上一层燕麦,再铺上一层酸奶,接着放上草莓和蓝莓等水果,重复燕麦、酸奶、水果的步骤,最后放入冰箱冷藏一晚,第二天早上食用,口感丰富,富含膳食纤维、蛋白质和维生素,能为身体快速补充能量。

鸡蛋蔬菜三明治:用全麦面包片,夹上煎好的鸡蛋、生菜、番茄、黄瓜等蔬菜,再挤上少许低脂沙拉酱。鸡蛋提供优质蛋白质,蔬菜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全麦面包能提供持久的饱腹感,是熬夜后早餐的理想选择。

午餐

清蒸鱼:选择鲈鱼、鲫鱼等新鲜鱼类,处理干净后,在鱼身上划几刀,放上葱姜,淋上蒸鱼豉油,大火清蒸 10 - 15 分钟即可。鱼肉富含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易于消化吸收,对身体恢复有益。搭配一份清炒时蔬,如西兰花、菠菜等,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豆腐煲:豆腐富含植物蛋白,与香菇、木耳、青菜等食材一起炖煮成豆腐煲,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豆腐煲中的食材相互搭配,既能提供身体所需的多种营养,又能促进肠胃消化吸收。

晚餐

小米南瓜粥:小米具有健脾和胃、安神助眠的功效,南瓜富含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将小米和南瓜一起煮成粥,熬煮过程中南瓜的香甜融入粥中,口感软糯。晚餐食用一碗小米南瓜粥,既能温暖肠胃,又有助于缓解熬夜后的身体疲劳,促进睡眠。

清炒虾仁:虾仁富含优质蛋白质和钙等营养成分。将虾仁洗净,用料酒、姜片腌制片刻,然后与胡萝卜、豌豆等蔬菜一起清炒。这道菜营养丰富,清淡爽口,适合熬夜后晚餐食用,能补充身体所需营养,又不会给肠胃造成太大负担。

年轻人熬夜后,通过遵循正确的饮食原则,合理选择食物,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熬夜对身体的伤害,帮助身体尽快恢复。但要注意,饮食调理只是辅助手段,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才是保持身体健康的根本。尽量减少熬夜次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身体保持在最佳状态。

(杨珊珊 河南省肿瘤医院 消化内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