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糖尿病已逐渐成为威胁大众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但你知道吗?在糖尿病确诊之前,其实存在一个 “糖尿病前期” 阶段。若能在这一时期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我们就有可能逆转糖代谢异常,阻止糖尿病的发生。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糖尿病前期,探寻逆转糖代谢异常的三大关键策略。
一、认识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指的是人体血糖水平已经高于正常范围,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的一种中间状态。一般来说,当空腹血糖在 6.1-6.9mmol/L 之间,或者餐后 2 小时血糖在 7.8-11.0mmol/L 之间,就可能处于糖尿病前期。据统计,我国成年人中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 35.2%,这意味着每 3 个成年人中就可能有 1 人处于糖尿病前期。
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身体可能会发出一些信号。比如,常常感到口渴,频繁上厕所,即便休息充分仍觉得疲劳,视力也可能出现模糊。还有些人皮肤容易瘙痒,伤口愈合速度变慢。然而,这些症状往往较为隐匿,容易被忽视。若对糖尿病前期放任不管,大约有 1/3 的人会在几年内进展为 2 型糖尿病,同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二、关键策略一:饮食调整
饮食在糖尿病前期的逆转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这里所说的控制并非完全不吃碳水,而是选择优质碳水化合物。像全谷物,如燕麦、糙米、全麦面包等,它们富含膳食纤维,消化吸收相对缓慢,能避免血糖快速上升。与精制谷物相比,食用全谷物后血糖的波动会明显减小。例如,一项研究对比了食用白米饭和糙米饭后人体血糖的变化,发现食用白米饭后 1 小时血糖迅速上升,而食用糙米饭后血糖上升较为平缓。建议将主食中至少一半替换为全谷物。
同时,要严格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饮料中的高果糖玉米糖浆、糖果、糕点中的白砂糖等添加糖,进入人体后会迅速被吸收,导致血糖急剧升高。数据显示,每天饮用 1-2 份含糖饮料,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 26%。我们应尽量避免饮用可乐、果汁饮料等含糖饮品,选择白开水、淡茶水或黑咖啡。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也是关键。膳食纤维可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在肠道内形成黏性物质,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常见的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有豆类、苹果、燕麦等。不可溶性膳食纤维虽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像蔬菜中的芹菜、菠菜等就富含不可溶性膳食纤维。每天应保证摄入 25-30 克膳食纤维。
合理分配三餐也不容忽视。早餐要吃好,可包含优质蛋白质、全谷物和蔬菜,为一天的活动提供充足能量,且有助于控制上午的血糖。午餐应适量摄入主食、丰富的蔬菜和适量蛋白质,保证下午的精力。晚餐不宜过饱,减少高油脂、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遵循少食多餐原则,可在两餐之间适当加餐低糖水果或坚果,避免因饥饿导致下一餐进食过多,引发血糖大幅波动。
三、关键策略二:运动干预
运动是逆转糖尿病前期的有力武器。规律运动能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让胰岛素更好地发挥作用,降低血糖水平。有氧运动是不错的选择,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分为 5 天,每天 30 分钟。以快走为例,保持每分钟 100-120 步的速度,能有效提升心肺功能,促进身体代谢,帮助降低血糖。
力量训练同样重要。肌肉在运动过程中会摄取葡萄糖作为能量,增加肌肉量能提高基础代谢率,使身体在休息时也能消耗更多热量。常见的力量训练包括使用哑铃进行简单的手臂屈伸、深蹲、平板支撑等。建议每周进行 2-3 次力量训练,每次训练针对不同的肌肉群,如第一天锻炼上肢和核心,第三天锻炼下肢。力量训练不仅有助于控制血糖,还能增强骨骼密度,预防骨质疏松。
运动时间的选择也有讲究。一般来说,餐后 1-2 小时进行运动较为适宜,此时血糖开始上升,运动能更好地促进血糖的利用,降低餐后血糖峰值。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准备,活动关节,拉伸肌肉,避免运动损伤。运动过程中要注意适度,若出现头晕、心慌、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寻求医疗帮助。运动后也要进行适当的拉伸放松,缓解肌肉疲劳。
四、关键策略三:生活方式改善
良好的睡眠对血糖控制至关重要。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激素平衡,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血糖升高。每晚应保证 7-8 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因为蓝光会干扰睡眠。可通过泡热水澡、阅读轻松的书籍等方式放松身心,促进睡眠。
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会使身体分泌肾上腺素、皮质醇等激素,这些激素会升高血糖。学会应对压力是逆转糖尿病前期的重要环节。可以尝试一些减压方法,如冥想,每天花 15-30 分钟专注于呼吸,排除杂念,能有效减轻身体和心理的压力。也可以进行瑜伽练习,通过各种体式和呼吸法的结合,达到身心放松的效果。此外,培养兴趣爱好,如绘画、书法、听音乐等,在投入其中时,能让我们暂时忘却压力。
戒烟限酒也是改善生活方式的重要方面。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加重胰岛素抵抗,增加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研究表明,吸烟者患糖尿病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 30%-40%。因此,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应坚决戒烟。饮酒也要适量,过量饮酒会干扰糖代谢,导致血糖波动。男性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 25 克,女性不超过 15 克。
定期体检监测血糖变化对于糖尿病前期人群十分必要。至少每 3-6 个月检测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后 2 小时血糖,了解血糖控制情况。根据血糖变化,及时调整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若血糖控制不佳,应及时咨询医生,必要时采取药物干预。
糖尿病前期并非不可逆转,通过饮食调整、运动干预和生活方式改善这三大关键策略,我们完全有可能扭转局面,恢复正常的糖代谢。希望大家能重视糖尿病前期,积极行动起来,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用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糖尿病的威胁。
(李洋菂 河南省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