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药物性肝损伤自救指南,从停药时机到保肝药选择

2025-01-14 19:5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7390

在日常生活中,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但不当使用药物也可能带来潜在风险,其中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轻者可能仅表现为肝功能轻度异常,重者则可能导致急性肝炎、肝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了解药物性肝损伤的自救知识,对于保护肝脏健康至关重要。

一、识别药物性肝损伤的信号

药物性肝损伤的症状多样,可能包括但不限于黄疸(皮肤、巩膜发黄)、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乏力、肝区疼痛、发热等。一旦在服用某种药物后出现上述症状,应高度警惕药物性肝损伤的可能。此时,应立即停止可疑药物的摄入,并尽快就医进行专业评估。

二、停药时机的把握

一旦发现或怀疑药物性肝损伤,停药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停药时机的把握原则如下:

立即停药:对于已经明确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应立即停止使用,无论症状轻重。

观察与监测:停药后,应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以评估肝脏恢复情况。

避免再次暴露:对于已知会引起个体肝损伤的药物,未来应避免再次使用,或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替代药物。

三、保肝药物的合理选择

在停药的基础上,合理使用保肝药物可以加速肝脏的恢复,减轻肝损伤。但需要注意的是,保肝药物的选择应遵循医生指导,避免盲目自行购药服用。

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谷胱甘肽等,这类药物有助于清除自由基,减轻肝脏氧化应激损伤。

细胞膜稳定剂:如多烯磷脂酰胆碱,可修复受损的肝细胞膜,恢复细胞功能。

胆汁酸螯合剂:如考来烯胺,适用于胆汁淤积型肝损伤,可促进胆汁酸的排出,减轻肝脏负担。

抗炎保肝药:如甘草酸制剂,具有抗炎、抗氧化、保护肝细胞膜等多重作用,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肝损伤。

在选择保肝药物时,需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肝损伤类型、严重程度、合并症等,以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保肝药物并非越多越好,过量使用也可能增加肝脏负担,因此务必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用。

四、生活方式的调整

除了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促进肝脏恢复的重要环节:

均衡饮食:保持膳食均衡,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鱼类、豆制品等,有助于肝细胞再生。同时,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果,以增强肝脏解毒能力。

适量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太极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免疫力。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充足睡眠:保证每晚7-8小时的充足睡眠,有助于肝脏的修复和再生。

避免饮酒:酒精是肝脏的“头号杀手”,药物性肝损伤期间更应严格禁酒,以免加重病情。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有助于身体整体机能的恢复。

五、定期随访与监测

即使停药后肝功能有所改善,也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测,以及肝脏超声或CT等影像学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肝脏问题。同时,对于长期服用药物或有肝病史的人群,更应重视肝脏健康的监测和管理。

总之,药物性肝损伤虽然是一种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但通过及时停药、合理选择保肝药物、调整生活方式以及定期随访监测,大多数患者都能得到有效治疗并恢复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提高用药安全意识,遵循医嘱合理用药,是预防药物性肝损伤的关键。

 

(李蒙蒙 河南省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主治医师)

0
0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